文︱刘澜昌
在“民主”这场制度剧本中,有时现实比荒诞小说更精彩。当地时间5月12日,菲律宾中期选举初步计票结果出炉,令人震撼的一幕莫过于前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正在荷兰海牙被国际刑事法院羁押,却仍以其竞争对手8倍以上的票数高票当选达沃市市长。是的,狱中参选,不仅合法,还胜出了,这就是菲律宾政治现实的黑色幽默。
这不是杜特尔特第一次统治达沃,而是回归。早在成为菲律宾总统之前,杜特尔特便以“铁腕扫毒”、“黑道清洗”闻名全国,长年执政达沃市,将其打造成菲律宾“最安全城市”之一,也成了他走向国家权力巅峰的跳板。如今,尽管人在海牙受审,但他依旧能轻松赢得地方选举,背后既有民间的惯性信任,更有一个政治现实不容忽视:杜特尔特家族的掌控力,早已超越了“政客”范畴,成为菲律宾政治体制的延伸与变形。
这一届选举结果堪称“杜特尔特家族全员胜出”:小儿子塞巴斯蒂安从市长“降格”为副市长,方便为父亲“让位”;另一个儿子保罗继续担任国会议员,掌握国会一席之地;孙辈们也在多个地方议会中大获全胜。换言之,这不是一次市长换届,而是家族统治的有序重组。
值得玩味的是,按菲律宾选举法,被拘留不影响参选资格。于是,一个正在接受国际刑事法院审理、被控“反人类罪”的前总统,依旧可以像无事发生一样,在狱中遥控竞选、操作地方派系、分配政权席位。这不是政治漏洞,而是制度默认。
事实上,杜特尔特家族在达沃市的权力根系极深。自1980年代起,这个家族便牢牢控制地方资源,警界、军界、选举机器、舆论话语早已高度一体化。杜特尔特长期施行“以暴制暴”的铁血统治,用“清洗毒贩”“肃清黑帮”的民粹口号赢得基层民意。他为达沃带来了低犯罪率、高秩序感,但代价是大量的法外处决、警察特权、舆论钳制。现在,尽管他身陷囹圄,整个统治结构依然稳如泰山,地方选票也没有丝毫动摇。
国际刑事法院的羁押似乎更像一场“象征性正义”。即便杜特尔特在西方眼中是“血债累累”的独裁者,但在菲律宾南部选民眼中,他依旧是那个“让毒贩不敢出门”的强人市长。国际法律与本土政治在此呈现出彻底错位,而选民用选票表达的是对“西式民主控诉”的一种本能反抗。
这一局面对所谓“菲律宾民主”是极大的讽刺。正如这次选举的时间设定,全国登记选民超过6800万,但真正能决定局部选举命运的,却是极少数受控选区、家族票仓与地方政治机器。而中期选举要改选众议院317席、参议院12席、全菲各级地方首长与议会成员,但无论怎么“选”,选出来的,几乎都在各大政治家族的谱系中转圈。
杜特尔特的胜选,不是一个政治奇迹,而是家族政治对民主制度的持续掏空。菲律宾不是没有选票,不是没有投票所,不是没有新闻报道,但这一切都在为“形式民主”服务,而非“实质民主”。民选机制成了合法化家族权力的工具,选票反而巩固了旧有的政治继承制。换汤不换药,换人不换姓。
此外,杜特尔特的“狱中当选”还释放出一个危险信号:只要掌控了地方机器、家族网络与民粹情绪,就算身陷囹圄也无碍政治延续。他甚至可能借此寻求“正当性反扑”,以高票胜选作为“人民支持”的佐证,反过来攻击国际刑事法院的合法性。若国际社会对此无视,那么其“正义权威”也将在全球南方舆论中进一步失去说服力。
再往前看,这场地方选举也极有可能成为杜特尔特家族为2028年全国大选提前布阵的开端。一旦其本人因“健康”或“程序”原因获释,他将手握“地方铁票”,儿子掌军、子孙入政,再度杀回国家级权力舞台并非空谈。
杜特尔特不是在沉默,他是在布局。他不是失势,而是用“家族网络+政治机器”完成对权力的再分配。他不是过去式,而是菲律宾未来式的一种极端可能性。在这个“选谁都姓杜特尔特”的政治现实里,选举早已失去了本该具备的竞争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菲律宾的“民主”,依然在形式上奔跑,但在内容上,已经死去。国际社会若仍以“程序完整”“选票有效”来安慰自己,那无异于自欺欺人。这不是杜特尔特的胜利,这是“选举家族化”“民主外壳化”的胜利。而这,才是真正令人警惕的政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