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老太婆,天天跳什么舞,小心跳出病来!"老伴的声音从厨房飘出。
"我这身子骨,能跳到八十岁!"李桂芳拍拍胸脯,却忽然咳嗽起来,一声接一声,像是要把肺咳出来似的。
"你这咳嗽,都一个月了吧?"老伴端着一碗热汤走出来。
"小毛病,不碍事。"桂芳摆摆手,抓起红舞鞋。"今天有新舞要教,不能迟到。"
01
傍晚六点,老马公园的广场上早已人头攒动。
"桂芳姐来啦!"舞队里的姐妹们一见到李桂芳,便热情地打招呼。
李桂芳今年六十岁,退休前是棉纺厂的车间主任。她个子不高,但腰板挺得笔直,染着一头酒红色的短发,走起路来虎虎生风。
"来来来,今天教大家跳《最炫民族风》。"李桂芳打开随身带的小音箱,音乐声立刻充满了整个广场。
李桂芳站在队伍最前面,右脚向前一点,左手叉腰,右手在空中划了个半圆。其他人跟着她的动作,也做了同样的动作。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李桂芳数着拍子,脚下的红舞鞋在地上划出优美的弧线。
舞队里有三十多人,清一色的中老年妇女,年纪最小的也有五十多岁,最大的七十出头。她们穿着各式鲜艳的舞蹈服,有红的、黄的、紫的,远远望去像一片绚烂的花海。
"王大姐,你这步子不对,应该是这样。"李桂芳停下来,走到一位穿紫色舞衣的老太太面前,示范了一遍正确的舞步。
"我记不住啊,桂芳。"王大姐抱怨道。
"多练几遍就记住了。"李桂芳笑着拍拍王大姐的肩膀,"来,我们再来一遍。"
音乐再次响起,舞队重新排列好队形。李桂芳的动作干脆利落,舞步娴熟,引来不少路人驻足观看。有时候,她会即兴加入一些自创的动作,把舞蹈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桂芳,你今天脸色不太好啊。"跳到一半,李桂芳左边的张阿姨突然问道。
"没事,可能最近天气变化大,有点感冒。"李桂芳擦了擦额头的汗珠。
"要不要休息一下?"
"不用!"李桂芳摆摆手,"跳完这一曲再说。"
舞曲进入高潮,李桂芳带领大家转了一个圈,然后是一个漂亮的踢腿动作。就在这时,她感到一阵眩晕,眼前一黑,差点摔倒。
"桂芳!"张阿姨眼疾手快,扶住了她。
"我没事,可能是有点累了。"李桂芳勉强笑了笑,坐到旁边的长椅上。
张阿姨递给她一条毛巾,"擦擦汗吧。"
李桂芳接过毛巾,随意地擦了擦脸上和脖子上的汗。她没注意到,毛巾一角有一小片浅浅的血迹。
"这毛巾是谁的?"李桂芳问。
"公用的啊,谁需要谁用。"张阿姨说,"我们舞队不是一直这么用吗?"
李桂芳点点头,把毛巾放在椅子上。她看了看手表,"时间不早了,今天就到这里吧。明天继续!"
舞队的人三三两两地散去,李桂芳收拾好音箱,最后一个离开了广场。
走到家门口,李桂芳突然想起自己的水杯忘在公园的长椅上了。她叹了口气,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忘东西了。
"回来啦?"老伴听到开门声,从卧室探出头来。
"嗯,跳得挺好的。"李桂芳有气无力地答道。
"你这咳嗽怎么越来越厉害了?"老伴皱着眉头。
李桂芳摆摆手,"老毛病了,休息一下就好。"
她走进浴室,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脸色苍白,嘴唇干裂,眼睛里布满血丝。"可能真的是上了年纪,不如从前了。"她自言自语道。
洗完澡,李桂芳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她的脑袋像灌了铅一样沉,喉咙火辣辣的疼。这种感觉已经持续好几天了,但她一直以为只是普通感冒,吃了几片感冒药就完事了。
"明天去一趟社区医院吧。"在半梦半醒之间,李桂芳这样想着。
02
第二天一早,李桂芳就去了社区医院。
"李阿姨,您又来啦?"护士小王热情地打招呼。
李桂芳经常来社区医院做义工,帮忙照顾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所以医院的医护人员都认识她。
"嗯,这次是来看病的。"李桂芳咳嗽了几声,"这咳嗽老不好,想开点药。"
"张医生今天值班,我带您过去。"小王护士说。
张医生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很精明能干。
"李阿姨,好久不见啊。"张医生笑着说,"哪里不舒服?"
"就是咳嗽,已经一个月了,越来越严重。"李桂芳说,"可能是感冒没好利索。"
张医生皱了皱眉,"一个月了还没好?有没有发烧?"
"有时候会有点低烧,37度多一点。"
"还有其他症状吗?比如乏力、食欲不振、盗汗之类的。"
李桂芳想了想,"好像都有一点。前几天跳广场舞的时候,差点晕倒了。"
张医生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李阿姨,我建议您做个全面检查。"
"有那么严重吗?"李桂芳有些惊讶。
"可能没什么,但还是小心为好。"张医生说,"您这个年龄,免疫力下降是正常的,但持续一个月的症状就需要重视了。"
就这样,李桂芳被安排做了一系列检查:验血、胸片、心电图等等。
"李阿姨,我还建议您做一个HIV抗体检测。"当张医生提出这个建议时,李桂芳愣住了。
"HIV?那不是艾滋病吗?"李桂芳惊讶地瞪大了眼睛,"我这把年纪,怎么可能得那种病?"
张医生耐心解释:"HIV感染不只是通过性行为传播,也可以通过血液、母婴等途径。考虑到您的症状和免疫力下降的情况,排除一下总是好的。"
李桂芳半信半疑地同意了。在她的认知里,艾滋病是年轻人的病,是那些生活不检点的人才会得的病。她李桂芳一辈子老老实实,怎么可能染上这种病呢?
三天后,李桂芳再次来到医院拿检查结果。
张医生的办公室里异常安静,只有空调运转的声音。
"李阿姨,您的检查结果出来了。"张医生的表情有些凝重。
"怎么样啊?是不是肺炎?"李桂芳问。
"不是肺炎。"张医生停顿了一下,"您的HIV抗体检测呈阳性。"
"什么意思?"李桂芳一时没反应过来。
"意思是,您感染了HIV病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艾滋病毒。"
李桂芳觉得一阵天旋地转,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她激动地站起来,"一定是检查错了!我这把年纪,一辈子老老实实过日子,怎么可能得这种病?"
"李阿姨,请冷静。"张医生示意她坐下,"HIV感染的途径有很多,不仅仅是通过性行为。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您的生活习惯和可能的接触史,找出感染的原因。"
李桂芳瘫坐在椅子上,泪水夺眶而出。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和绝望。艾滋病在她的认知里是一种可怕的、不治之症,是一种污名,一种耻辱。
"现在怎么办?"她哽咽着问。
"首先,不要太担心。现在的抗病毒治疗非常有效,只要坚持服药,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很多年。"张医生安慰道,"其次,我们需要找出您可能的感染途径,防止他人受到感染。"
李桂芳点点头,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
"李阿姨,请您回忆一下,近几年有没有输过血、做过手术、或者接触过别人的血液?"
李桂芳摇摇头,"没有输过血,也没做过手术。"
"那您平时有没有一些可能接触血液的活动?比如帮别人包扎伤口、共用剃须刀或牙刷之类的?"
李桂芳突然想起来,"我经常在社区医院做义工,有时候会帮一些老人包扎伤口。还有就是跳广场舞,有时候会擦汗、扶人什么的。"
"您在包扎伤口的时候,有没有戴手套?"
"有时候戴,有时候忘了。"李桂芳说,"有一次,一个老人摔倒了,膝盖流血,我急着帮他止血,好像没戴手套。后来我发现自己的手上也有一个小伤口。"
张医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还有其他可能的接触史吗?"
李桂芳努力回忆着,"我们舞队有一条公用毛巾,谁需要谁用。有时候跳舞出汗了,大家都会用那条毛巾擦汗。"
"公用毛巾?"张医生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您知道舞队里的人是否有人感染了HIV吗?"
"应该没有吧,都是我这个年纪的老太太。"李桂芳说,"不过,前段时间有几个外地来的舞友加入了我们的队伍,其中有一个年轻人看起来不太健康,脸色很差。我还帮他擦过汗。"
"您还记得那个年轻人的情况吗?"
"记不太清了,他只来了几次就不来了。"李桂芳说,"对了,有一次他的手指被什么东西割破了,流了点血,我帮他贴了创可贴。"
张医生点点头,"还有其他可能的接触史吗?比如使用过不洁净的针头、牙科器械等?"
李桂芳摇摇头,然后又想起什么,"有一次我来医院抽血,好像看到护士用的针头不太干净。"
"我们医院的针头都是一次性的,用完就会丢弃。"张医生解释道,"不过,我会让院方调查这个情况。"
就这样,李桂芳和张医生一起梳理了她可能的感染途径,但都没有确凿的证据。
离开医院时,李桂芳的脑子里一片混乱。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不知道该如何告诉家人和朋友。
她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不知不觉就来到了老马公园。广场上,舞队的姐妹们已经开始跳舞了。
"桂芳,你今天怎么这么晚?"张阿姨看到她,热情地招手。
李桂芳勉强笑了笑,"有点事耽搁了。"
"快来跳舞吧,我们正好缺个人。"
"不了,我今天不太舒服。"李桂芳摆摆手,坐到旁边的长椅上。
舞曲欢快地响着,舞队的人跳得热火朝天。李桂芳看着这熟悉的场景,心里却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样都不少。
"这病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她不停地问自己。
03
接下来的几天,李桂芳一直闷在家里,不出门,也不接电话。
"你这是怎么了?"老伴担心地问,"是不是检查结果不好?"
李桂芳摇摇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她怕老伴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也怕被人知道后会被歧视。
"没什么,就是有点感冒,医生让我多休息。"她勉强笑了笑。
老伴将信将疑,但没有多问。
李桂芳躺在床上,回忆着过去几年的生活,试图找出感染HIV的源头。
她想起了那条公用毛巾,想起了那个看起来不太健康的年轻人,想起了自己帮人包扎伤口时没戴手套的情况。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感染的源头,但又都没有确凿的证据。
电话铃声打断了她的思绪。是张医生打来的。
"李阿姨,我们已经为您安排了专科医院的会诊,明天上午九点,您方便过来吗?"
"好的,谢谢张医生。"李桂芳低声说。
第二天,李桂芳准时来到了专科医院。接待她的是一位姓王的医生,四十多岁,表情严肃但眼神温和。
"李阿姨,不用紧张。"王医生看出了她的不安,"现在的抗病毒治疗非常有效,只要按时服药,您的寿命和生活质量都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我只是想不通,我这么大年纪,一辈子老老实实,怎么会得这种病?"李桂芳还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李阿姨,HIV感染不分年龄,也不分道德标准。"王医生耐心解释,"它只是一种病毒,通过特定的途径传播,并不代表您的品行有问题。"
李桂芳点点头,但心里还是觉得委屈。
"根据您的情况和张医生提供的资料,我们大致可以推测您的感染途径。"王医生翻看着病历本,"您提到的共用毛巾和没戴手套帮人包扎伤口的情况,都是可能的感染途径。"
"真的会这样吗?"李桂芳不太相信。
"是的,虽然HIV主要通过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但如果您的手上有伤口,接触了含有HIV的血液,也是有可能感染的。"王医生解释。
"李阿姨,其实你忽略了一个细节。"王医生的声音变得更加严肃,"这个细节在您的日常生活中太常见了,很多人都会忽略,但它却让您付出了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