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打造北洋水师前后花费了大约3000万白银,包括购买军舰、舰炮的费用,算是很大的一笔开支。但从甲午海战的结局看,并没有起到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作用。如何将这笔钱最高效运用呢?本文从技术角度分析一下最合理的使用方法,不到之处大家多指教。
“定远”级铁甲舰其实买早了
首先在海军技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买大吨位铁甲舰肯定不是最佳方案,“定远”级铁甲舰就不要买了,花钱给德国人当试验舰真不是好主意。当然军舰还是要买的,就买防护巡洋舰,买英国人的,英国是最早建造防护巡洋舰的国家。19世纪80年代初向英国订购2艘防护巡洋舰,既可以保持当时的中英关系,也可以让北洋水师官兵先熟悉掌握防护巡洋舰的技术。排水量3000吨,航速18节,配备2门234毫米后膛炮和6门152毫米后膛炮,后续速射炮出来后再换装速射炮。
历史上北洋水师为什么购买“定远”级铁甲舰?目的是为了克制日本海军的“扶桑”号铁甲舰,而英国的234毫米后膛炮可以击穿“扶桑”号的装甲,2艘防护巡洋舰上有4门234毫米后膛炮,完全可以对付。3000吨级的防护巡洋舰费用上也不多,参考同时期英国“默西河”级防护巡洋舰,排水量4000吨,配备2门234毫米后膛炮和10门152毫米后膛炮,费用为21万英镑。购买2艘3000吨级的防护巡洋舰,单艘18万英镑最多了,当时与英国关系还不错,再说还有琅威理(北洋水师副提督)这层关系。
“皮埃蒙特”号防护巡洋舰
到80年代后期向意大利订购防护巡洋舰,配备全速射炮,世界上第一个装备全速射炮防护巡洋舰就是意大利海军。意大利军舰设计理念非常符合北洋水师,注重火力,同等吨位的军舰配备更强、更多的舰炮。虽然续航力不佳,但在黄海水域作战足够了,又不是去远洋决战。意大利海军“皮埃蒙特”号防护巡洋舰,满载排水量不过2900吨,航速21.5节,但配备了12门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其中6门为152毫米口径,另6门为120毫米口径,火力比甲午战争中日本海军最强的“吉野”号还要猛。
北洋水师可以一口气向意大利订购4艘4000吨级的,航速20~21节,配备2门203毫米速射炮和10门152毫米速射炮。订购4艘可以把价格压一压,考虑到意大利的造船产能不足,同时拿意大利的设计图纸向德国订造4艘。当时德国一直想打开国际军火市场,造船产能充沛,军舰造价不会太高(德国政府有造船补贴)。有人可能要说意大利人造船速度慢,可能交付周期长,但4艘4000吨级的防护巡洋舰应该还好,历史上出口的“加里波第”级装甲巡洋舰建造速度可不慢。当然,英国人报价好的话,可以分2艘给英国人造,加快速度。
阿姆斯特朗152毫米速射炮
PS:不要过分追求航速,航速太快的话,军舰造价非常昂贵。“吉野”号为什么那么贵的原因,就是最大航速23节,慢个2~3节就可以便宜很多。反正日本联合舰队绝大部分的军舰航速都低于19节,最大航速有20~21节足够了。
这样就是8艘同款的4000吨级防护巡洋舰(其中2艘吨位可以多个几百吨,按指挥舰配置,战时充当旗舰),并且是全速射炮型号。所有舰炮都采购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速射炮(203毫米、152毫米),不买德国舰炮,德国速射炮技术要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才追上来。
“加里波第”级装甲巡洋舰
这样对外军购同时兼顾了英、德、意三国,关系都可以维系好。另外把早期购买英国的2艘防护巡洋舰的副炮也换成速射炮(234毫米主炮换装麻烦一些,可以不换,152毫米后膛炮换成152毫米速射炮),这样一共10艘全速射炮防护巡洋舰,总成本不会超过3000万白银。整支舰队主要火力有4门234毫米后膛炮,16门203毫米速射炮,92门152毫米速射炮。虽然没有铁甲舰,但综合作战能力比历史上的北洋舰队强不知道多少了,至少双倍的优势。
作战的时候,4艘4000吨级的防护巡洋舰组成一个快速编队,可以组成两个快速编队,左右开弓。另外2艘航速慢一些的3000吨级防护巡洋舰组成一队,灵活策应。甲午海战时北洋水师有这10艘防护巡洋舰,日本联合舰队直接团灭了,打不过又跑不掉,当然“吉野”号开战扭头就跑除外!打赢甲午海战后拿到赔款,再去买意大利的“加里波第”级装甲巡洋舰和“圣邦海军上将”级战列舰(放大吨位,增强武备),北洋水师实力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