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5月13日,据俄罗斯卫星社和阿克西奥斯新闻网站披露,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第二任期内首次出访,就直奔中东三大“金主”国家,沙特阿拉伯、卡塔尔与阿联酋,并计划签署总额高达1万亿美元的交易与投资协议。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国事访问,而是一场围绕军火、能源与资本主导权的大规模地缘经济行动。背后,是美国对中东的全面战略收割,是一场穿着“合作”外衣、实则主导与掠夺的新版殖民游戏。



1万亿美元是什么概念?这是美国一年半的国防开支,是乌克兰战事两年的总援助额,是沙特2030愿景计划预算的十倍。而特朗普仅用一场访问,就将这一惊人数字绑上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把这些资源富国彻底纳入美国主导的经济军政体系。这场签约狂欢,不是为了中东和平,不是为了区域发展,而是为了一个赤裸的目标:维系美国的霸权循环,稳住军工、能源、资本三大系统性命脉。

据阿克西奥斯报道,仅沙特就将签署至少1000亿美元的军售协议,内容涵盖F-15战斗机、爱国者导弹、最新型无人机系统等,几乎是为下一场大规模战争量身定制的装备包。这并不陌生,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他就曾豪言与沙特签下1100亿美元军火合同,如今只是卷土重来,把旧剧本翻拍升级。这不是援助,而是美式武装控制的再版。美国向中东贩卖的,从来不是安全,而是依赖与紧张,是用军火制造焦虑,用焦虑催生订单,用订单输血军工巨头。

在卡塔尔方面,美方将拿下价值数百亿美元的波音飞机订单,外加一份20亿美元的MQ-9“死神”无人机采购合同。这款无人机能执行远程刺杀和战场打击任务,其部署用途已经远远超出国防范畴,直接触及情报战与地缘军事干预领域。一个本该中立、试图外交多元化的国家,如今却被美式军事技术牢牢绑死在武装竞逐的战车上。



而此次访问中被低调处理却最值得警惕的,是能源与矿产资源的投资协议。沙特将对外开放部分矿产勘探权与油气基础设施项目,引入美国能源巨头与金融资本。这意味着,中东国家的核心战略资产,从石油气田到稀有金属矿脉,将被纳入美资主导的开发链条,未来出口路径、定价机制、供应网络都将附加美元化与美式监管标签。这才是真正的收割,不流血,却深不见底。

特朗普团队表面上还提到希望推动沙特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但连他们自己都承认,这在当前加沙战争仍未停火的背景下基本不可能。这项表态不过是为了政治遮羞,其真正目的根本不在“和平”。对特朗普而言,中东和平是谈判道具,冲突则是军火订单的永动机。他更需要的是一个不断燃烧、持续分裂的中东,这样才能持续输出“美制安全产品”,维持美国在全球的战略货币权与军工利润链。

所谓的“重建”、“合作”、“互利”,在特朗普的中东行中全都让位于实打实的买卖逻辑:谁能出钱,谁能买武器,谁就能得到美国的政治眷顾。至于人权、民主、稳定,统统可以忽略。美方甚至连最基本的“和平调停”姿态都懒得摆,摆明了这次访问“几乎完全围绕资金问题”,不再掩饰外交背后的商业动机。这才是真相:白宫不是来谈合作的,是来收账的。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签署这些天价协议的国家,长期被西方舆论标签为“专制”、“人权问题严重”,而现在,美国却争相与他们签下“世纪大单”,毫无顾忌。这种现实与意识形态之间的撕裂,才是美国对外政策最真实的写照。道义只是工具,利益才是底牌。中东政权是否民主、是否压制舆论、是否干涉宗教,从来不是美国关注的重点。只要你买得起武器、投得起项目、听得进话,美国愿意与任何人做朋友。

而从更深层的结构来看,这一万亿美元不仅是一场巨额交易,更是美国应对自身国内通胀、债务危机、制造业空心化的“外部输血”战略。在俄乌战场和中东乱局同时激化的背景下,美国通过军事扩张与资本输出双线运作,将全球动荡转化为美元流通压力的缓冲器,将中东国家变成“军火+资源+资本”三位一体的战略承压点。

特朗普不是带着和平而来,而是带着发票来的。这张发票上写着:军火、能源、资本、主权、未来。而中东,还能还得起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