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留战斗,规模不大。但是,由于这一仗是上党战役的首战,战果如何、直接影响上党战役的进程,因此这一仗的意义是很重要的。
刘邓首长把攻打电留的任务交给了太行纵队。太行纵队的司令员是李达同志,陈锡联任纵队副司令员。
由于李达同志还是晋冀鲁豫军区的参谋长,因此太行纵队的具体指挥就由陈锡联负责。纵队辖第2、第3、第4支队。
太行纵队所属各部队,大部分是抗战前期组成的老团队,经受了抗日战争的考验,政治上很坚强,对于打屯留,部队普遍情绪很高。
但存在的问题是,由于长年分散游击,缺乏协同作战经验,各团编制只有两个营,兵员不足千人,装备很差,特别是弹药奇缺,平均每人只有2~3发子弹。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刘司令员"必须讲求战术,开动脑筋,有所创新,切忌粗枝大叶,用密集队形一冲了事"的指示,
针对阎军特点,抓紧时间组织实战演练,并在供应、医疗、通信、情报等方面做出了周密安排。
战斗打响之前,刘司令员亲自到纵队第 14团视察,给部队做动员。刘司令员讲: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了,但是躲在峨眉山的蒋介石却要来抢夺人民胜利的果实了。
对于这个问题,毛主席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说这胜利果实好比桃子,桃树是我们栽的,水是我们浇的,桃子该由我们摘。
可是现在蒋介石要来抢夺,还想把我们一口吞下去。现在看来,一些大桃子恐怕要被他们抢去了,但那些中桃子、小桃子我们一定要力争夺回到人民手里!
刘司令员还讲:现在毛主席已经到重庆去和蒋介石谈判了,毛主席说不要担心他的安全,他要我们把仗打好,仗打得越好对谈判越有利,
仗打得越好毛主席在谈判桌上讲话就越有力量,这就是我们对谈判的最好的支援!
听完刘司令员的讲话,指战员们豁然明白了这场战斗的意义,纷纷高呼战斗口号,一致表示要坚决打好第一仗,以战斗胜利支援毛主席的谈判,坚决保卫抗战胜利果实!
可以说,刘司令员的动员讲话,为取得上党战役首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5年9月7日,刘邓首长发布第一号战斗命令,定于9月10日开始屯留作战。受领任务后,纵队组织团以上干部察看地形。
屯留是长治外围重点设防的县城之一,在日伪统治时期,其城防设置即较完善。阎锡山的部队进占后,又经过1个多月的加强,其城防更加坚固。
沿城墙每隔 10余公尺,就有1个火力点或暗堡。该城地势北低南高,城西南高地上筑有"品"字形高大碉堡3座,瞰制全城。
屯留守敌,为阎锡山基干部队﹣﹣督导第6纵队和伪军一部,共3000余人。
其兵员经多年训练,军事素质较好,装备齐全,弹药充足。该敌长于防守,但不善近战、夜战、野战。
根据敌军部署和城防特点,纵队决定:"以第2支队配属山炮连主攻屯留,第3支队攻击上村、史村之敌,第4支队待命支援屯留。
各部进至集结地区时,均严密封锁消息。9月10日2时30分,战斗打响。第2支队各团以隐蔽突袭动作,炸掉敌3座碉堡,一举占领城东、南、西关。
但在乘胜攻城时,遭敌炮火和滚雷杀伤,进攻受阻。10日拂晓,第31团1、3营集中兵力、火力强行攻城,
3营刚登城一个班,云梯被炸断,后续部队困于城下,遭敌城上、城侧炮火袭击,伤亡较大。
10时许,该团重新组织战斗,改由1营攻城,并组织山炮行抵近射击,摧毁城东北角敌侧火力点,但攻击仍未果。战至中午,屯留城仍未拿下。
陈锡联考虑这样僵持下去于我不利,便令担任预备任务的第4支队第769团投入战斗。该团李德生团长亲率主攻营干部勘察地形,选定城东南角为攻城点。
下午2时,经5分钟炮火急袭,在攻城各团配合下,该团主攻营一举登城成功,并迅速扩大突破口,抢占城楼和城内制高点,接应后续兄弟部队登城。
下午4时,第13团、第30团、第31团相继攻入城内。各团密切协同,相互支援,穿墙破壁,与敌展开激战。
敌凭借地下坑道和房上工事拼死顽抗,争夺甚为激烈。战至午夜,敌城防司令徐其昌见大势已去,遂率残部弃城北逃,被我第31团预伏部队和民兵俘获。
11日晨,战斗结束。屯留之战,我纵共毙敌近千人,俘敌副司令贾汉玉以下21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