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当地时间5月12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总统令,正式批准与美国共同设立“美乌重建投资基金”的协议。这份看似是“经济援助”的协议,实则是美国通过战争后的重建项目对乌克兰资源进行系统性“掘金”的明牌操作。
按乌克兰议会官方表述,该基金将“专门投资乌克兰”,涉及范围包括矿产、石油天然气开采、基础设施建设、加工产业等。换句话说,乌克兰已经悄然将自己的战略资源通道,矿产主权、能源主权,甚至工业重构权,部分甚至整体交由美国资本主导。
这份“投资协议”在美乌之间的签署时间是4月30日,仅比美国国会通过对乌600亿美元军事与财政援助计划晚了不到一周。换句话说,刚刚把美元“撒”下去,美国转头就设立了渠道把乌克兰未来几十年的资源“收割”回来。更精巧的是,这不是直接买卖,而是冠以“重建”“基金”“合作”的面孔,合法合规,打着双边“友谊”的旗号。
但乌克兰人民真的能从这场“基金计划”中获益吗?从过往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拉美地区的“重建经验”来看,这更像是一种新殖民主义的翻版逻辑:先用战争打碎一个国家的完整产业与政权结构,再以“援助”的名义大举介入,将其资源与市场逐步纳入美方掌控。
这场美乌“矿产基金”协议的本质,就是美方“资本武器化”的又一次经典运用。美国通过对乌财政援助、债务重构以及安全承诺,逐步将乌克兰转化为其在欧亚地缘上的前线附庸。而现在,连乌克兰最核心的战略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产、基础设施系统,都将成为美国投资基金的控制项目,泽连斯基政府用一句“共同确定投向”巧妙地隐藏了事实上的主动权移交。
根据乌克兰媒体披露,这项协议不只是出钱修路铺桥建工厂那么简单,而是要建立一个“基于美国资本参与和美国标准监管”的重建投资平台,涵盖金融担保、项目设定、评估机制、出口导向等全套制度。这意味着,未来乌克兰境内的钛、锂、稀土、煤炭、天然气等关键资源的勘探、开采、转化与出口,都将绕不过这只“基金之手”。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基金的名称虽然叫“重建投资基金”,但首批项目重点集中在“矿产、油气及其配套基础设施”上,而不是医疗、教育、公共服务这些真正与“重建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这本质上就是资源掠夺,而不是恢复国家。
实际上,乌克兰这个国家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成为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多重剥削试验场”:军事上依赖美国武器、财政上靠美国输血、政治上听命于美欧,现在连资源开发也开始向美国敞开怀抱。在这种全面依附式关系下,乌克兰的主权早已名存实亡。
泽连斯基政府的一系列选择,看似是为了重建国家,实际上是在为西方利益集团打通掠夺乌克兰战略资源的管道。他用国家的未来,换来了今日的“支持”;用人民的资源,填补了西方资本的胃口;用主权的妥协,换得了几张外交合影与几个临时拨款。这个所谓的“重建投资基金”,对乌克兰来说,不是救命稻草,而是沉重锁链。它意味着乌克兰将沦为资源出口国,失去自主发展能力,失去通过资源反哺本国经济的可能;也意味着美国资本将在乌克兰完成制度性渗透,深度介入其经济命脉,并逐步架空国内政策制定权。
这不是“援助乌克兰”,这是吞并乌克兰,以资本的名义、以重建的外衣。未来的乌克兰,也许会通上新道路,建起新工厂,但它的资源是谁在控制?它的出口利润流向谁的口袋?它的政策能否独立制定?恐怕这些才是真正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问题。泽连斯基签下的,或许不是一份基金协议,而是一纸资源投降书。
所谓“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注定将成为乌克兰又一个不归路的开端。国家可以重建,但尊严与主权一旦出卖,就再难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