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书寒江雪
“非核氢弹”横空出世,引发国内外媒体的热议,大家都心潮澎湃。
香港《南华早报》首先披露,中国于近期成功进行了一次“非核氢弹”的受控试验,显示出中国军队对“威力增强型常规弹药”的研发投入了相当的经费和兴趣。
4 月 23 日,美国军事观察网站爆出重磅消息:中国成功引爆全球首枚非核氢基爆炸装置。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也迅速跟进报道,认为这是一种新型的破坏性强大的武器,并且在使用上不受国际公约限制。
中国试爆“非核氢弹”迅速引发国内外热议!
大家都知道,所谓的氢弹,其实就是核弹的一种。
核弹是核武器的俗称,也就是利用原子能所产生的破坏力的一种恐怖武器。
其中,原子弹利用的是核裂变的原理,氢弹威力更加强大,利用的是核聚变的原理。
在一些自媒体口中,这个“非核氢弹”是一种“威力堪比氢弹”的大威力武器,威力远远超过一般的常规武器。
甚至有些人认为,氢弹需要一颗小型原子弹进行引爆,那“非核氢弹”肯定就是不需要原子弹就能引爆的氢弹了!
显然这些都是无知的谣言。
氢弹的威力有多大,想必大家的心里都有数。
随着炸药的产生和在军事领域的投入使用,人们不断地追求更加高能的炸药。
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威力巨大的武器终于诞生,那就是核武器。
迄今为止,人类威力最大的武器,就是氢弹。
“非核氢弹”这个词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但实际上它和核武器没有任何关系,和氢弹更没有关系。
所谓的非核氢弹,也只不过是一种称呼而已,并不非常标准。
因为其爆炸所利用的虽然是氢,但不是核聚变的原理,所以它本质上并不是氢弹。
那“非核氢弹”到底是什么呢?
“非核氢弹”名字里有“氢”字,意味着它利用的是氢。
氢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的第一位,注定有许多与众不同的性质。
其中就包括储量丰富、能量密度高。
现在全世界大力发展新能源,氢能就是其中之一。
这不仅在于它是绿色能源,还因为它在能量密度方面的巨大优势。
而这个特点,让它在军事领域也受到了青睐。
而金属的氢化物,可以利用各种金属的金属间相,通过化学键吸收和保持大量的氢。
说白了,就是通过金属和合金相与氢之间的反应制备,当物质暴露在氢气中时,它们会吸收大量氢气,并在一定温度下形成氢化物。
根据《南华早报》的报道,“非核氢弹”的主要爆炸材料是一种镁基固态储氢材料——氢化镁。
非核氢弹实验,就是研究氢化镁在高温或催化剂作用下的爆炸反应特性。
实验进行者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的某研究所,之前在水下、水面武器系统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经验。
该研究所在2025年3月份于专业期刊《弹箭与制导学报》上发表有关实验文章《爆炸强冲击对镁基固态储氢材料的能量激活反应试验研究》,希望通过实验证明这种弹药未来可期。
氢化镁的特性很突出,发生化学反应后,它可以分解为镁和氢气。
随后大量氢气与周围的氧气,可以发生剧烈燃烧反应,释放大量热能,产生高温火球。
不过相比氢气,氢化镁的体积要小得多,1立方米的氢化镁就能储存110千克的氢气,化学稳定性也比较好,储运还是比较安全方便的,所以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储氢材料。
氢化镁分解可控,同等单位质量下的能量密度还高于TNT,这就是它可以被制作成武器的前提。
“非核氢弹”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呢?
据报道,装药2千克的“非核氢弹”在不使用任何核材料的情况下,产生了1000℃的高温,并且高温的持续时间超过两秒,是同等TNT爆炸的15倍。
从能量方面讲,这种武器的威力确实是比较巨大的。
这种武器将大量的氢聚集在一起,蕴藏的能量本来就很巨大。
而爆炸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短时间和较小空间内的剧烈反应和膨胀,所以越高度凝聚,威力就越大。
因为“非核氢弹”没有涉及核反应,这种武器在爆炸之后残留的持续性伤害就被极大降低。
正因如此,它也不像核武器那样遭受国际舆论和规定的限制。
在大家都不敢率先使用核武器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能掌握威力巨大的常规性武器,那自然就更有威慑效果了。
更重要的是,“非核氢弹”对环境没有污染,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控性。
只要调整配比,就能灵活地改变弹药的威力。
对于中国此次试爆的成功,俄罗斯的相关专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俄罗斯国关学院首席研究员瓦西里·卡申表示:
“中国的军工业已经达到超高的水平,能够做出这样的弹药,不是一般国家能够比拟的。”
而对于中国公布的这个新型弹药,瓦西里·卡申认为这种武器更像是“拆弹专家+火焰喷射器”的组合拳:
它能像温压弹一样抽干氧气,又像燃烧弹般用高温熔穿目标,这很有可能是用来替代旧款温压弹或者是云爆弹的。
其实在俄乌的战场上,俄罗斯就不止一次的用过温压弹。
但是受限于工业体系和军工水平,俄罗斯温压弹的量产难度较大,而且使用场景有限。
而中国是氢化镁的生产大国。
目前每吨氢化镁只需要8万元左右,并且一年能生产150吨以上,背后依靠着强大的工业体系,真的有需要中国也能随时扩大产能。
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大国博弈竞争升级,国家安全面临全方位、复合型、多层次的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美国发起的关税战被中国正面阻击后,灰头土脸的特朗普不甘失败,又在事关台海问题的三个方向上施压中国。
4月23日,美方派出“劳伦斯”号驱逐舰(DDG-110)穿航台湾海峡。
选择人民海军生日这一天,当然是故意挑衅。
事后,美军还故意对此炫耀炒作。
在美国与菲律宾“肩并肩”大规模联合演习拉开序幕之际,美军正计划在菲律宾苏比克湾海军基地附近建造全球最大的预置仓库。
4月23日的联合国安理会上,美国代表故意曲解联大第2758号决议,这是美国在安理会上的首次,妄图用台湾问题要挟中国。
实力才是话语权的唯一保证!
军事实力是国家安全的直接保障,它能在关键时刻威慑潜在的敌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国的成功试爆,不但展示了中国军工领域的创新能力和攻坚精神,也是向外传递中国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的决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