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12 日,日内瓦湖畔的中美《联合声明》让全球贸易战暂时按下了暂停键。双方承诺取消 91% 的加征关税,消费品价格预计下降 6%-9%,这被视为 “全球化的喘息之机”。
然而戏剧性的是,不到 24 小时,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突然调转枪口,对着欧盟劈头盖脸就是一顿猛批,称其 “比中国更令人不快”。这种翻脸速度,连见惯了政治风云的欧洲外交官都直摇头 —— 前脚还在和中国称兄道弟,后脚就对盟友拔刀相向,特朗普这招 “连环拳” 打得欧洲措手不及。
特朗普这次开火的导火索,是他口中的 “贸易不公”。他在记者会上火力全开:“欧盟每年卖给我们 1300 万辆汽车,我们却几乎一辆都卖不出去!” 这话虽然夸张,但确实戳中了欧洲的软肋。德国车企如大众、宝马在美国市场占据 40% 的份额,而美国对欧汽车出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更让特朗普不满的是农产品贸易,欧盟以 “环保”“食品安全” 为由,长期拒绝美国牛肉和转基因作物进口,2024 年欧盟对美商品顺差高达 1982 亿欧元,这让特朗普觉得 “美国牌桌上握有所有筹码”。
药品定价问题更是火上浇油。特朗普指责欧盟通过 “残忍手段” 压低药价,让美国纳税人补贴欧洲的医疗体系。他签署的行政命令要求美国药价与国际挂钩,宣称要让处方药价格暴跌 50%-90%。这一招看似为民请命,实则让美国药企如默克、辉瑞股价暴跌,却成功讨好中低收入选民。一位美国议员私下调侃:“特朗普这是在用欧洲的羊毛,织自己的选票毛衣。”
美欧之间的贸易摩擦早已不是新鲜事。自 2025 年 3 月起,美国对欧盟钢铝加征 25% 关税,欧盟则反制 260 亿欧元美国商品,包括威士忌、摩托车等。但这次冲突明显升级了。欧盟 5 月初提出 “放松数字监管 + 共同遏制中国产能” 的让步,却被特朗普团队贸易鹰派纳瓦罗斥为 “挑衅”。欧盟威胁反制 950 亿欧元美国商品,包括飞机、大豆,但内部却吵得不可开交:法德主张强硬反击,而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因依赖美国安全保护,倾向于妥协。这种内部分裂让欧盟的反制措施雷声大雨点小,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不得不将反制措施推迟 90 天,暴露了行动力的不足。
汽车产业成为双方角力的核心战场。欧盟汽车占对美出口的 60%,而美国对欧汽车出口几乎为零。特朗普多次威胁加征 25% 汽车税,这对德国车企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德国工商总会警告,若美国真的加税,欧洲车企可能裁员超 10 万人。大众、宝马等企业在美国设有工厂,但即便如此,关税增加仍会大幅压缩利润空间。保时捷更是叫苦不迭,其 30%-40% 的汽车销往美国,而在美国没有生产设施的它,只能被迫提高售价,销量预计暴跌。
特朗普这次对欧盟下手,可谓是 “一箭双雕”。在经济上,他以 “公平贸易” 为名,实则行经济勒索之实。除了汽车和药品,他还要求欧盟扩大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试图打破德国车企和能源企业的垄断。这种做法看似保护美国产业,实则是为了讨好国内选民,尤其是铁锈地带的蓝领工人。一位美国经济学家直言:“特朗普这是在用贸易政策给自己的大选铺路,根本不在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在政治上,特朗普深谙 “分化瓦解” 之道。他利用欧盟内部对俄乌冲突、对华政策的分歧,逼迫欧盟在 “贸易让步” 与 “被孤立” 间抉择。私下里,他甚至称 “欧盟成立是为了搞砸美国”,暴露了对欧洲的深层敌意。
更妙的是,通过炮轰欧盟,特朗普成功转移了国内对中美缓和的批评,塑造了 “持续强硬” 的形象,巩固了 “美国优先” 的叙事。一位白宫幕僚透露:“总统知道,只要能让选民觉得他在为美国利益奋斗,其他都不重要。”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欧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经济上,机械、汽车占欧盟对美出口的 60%,反制措施可能导致德国车企在美工厂裁员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警告,美国的关税政策不仅损害欧洲利益,也会让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受损,但特朗普显然不为所动。政治上,欧盟内部的分裂让其难以形成统一战线。法国和波兰等农业国反对与南方共同市场签署自贸协定,担心低价农产品涌入,而德国等工业国则力主推动,这种利益分歧让欧盟的决策效率大打折扣。
战略上,欧盟陷入了 “联华抗美” 的两难境地。一方面,欧盟试图借中欧投资协定修订缓和电动汽车摩擦,深化与中国在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另一方面,又担忧沦为中美博弈的 “棋子”。法国总统马克龙曾暗示 “联华抗美”,但欧盟内部的亲美势力仍占上风。欧盟驻美大使的桌上虽然摆着中欧自贸区谈判草案,但真正付诸行动还面临重重阻力。
美欧贸易战的升级对全球经济造成了连锁反应。汽车、钢铁等行业的成本飙升,德国博世、美国通用等企业警告 “全球供应链可能断裂”。多边贸易体系更是遭受重创,WTO 争端机制因美国阻挠法官任命已濒临瘫痪,美欧 “一对一” 对抗加速了贸易规则的 “丛林化”,中小企业首当其冲。
对中国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美缓和后,中国可深化与欧盟的合作,尤其是在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中国欧盟商会的调查显示,19% 的在华欧企已感受到中美贸易冲突带来的 “积极影响”,预计未来将有更多欧洲企业寻求与中国合作。但中国也需警惕美欧 “合流” 遏制中国产能。
特朗普对欧盟的 “背刺”,撕下了跨大西洋盟友关系的虚伪面纱。在经济利益面前,意识形态的纽带显得脆弱不堪。这场博弈不仅是关税之争,更是美国 “孤立主义” 与欧盟 “战略自主” 的碰撞。若美欧无法走出零和思维,全球贸易或将步入 “碎片化” 深渊。而中国能否成为新秩序的 “粘合剂”,在美欧博弈中寻找平衡,考验着大国的智慧与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