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后的万州江南平湖之滨,如诗如火的三角梅开得格外灿烂。5月10日,小雨诗社成立暨《小雨诗报》创刊40周年座谈会在这里成功举行。万州区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陈志,区文联主席黄方国,重庆市作协原副主席黄濂清,万州区作协主席文猛等出席会议,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刘静、著名诗人柏铭久等应邀莅会。部分小雨诗社发起人、组织者,《小雨诗报》编者、作者和发行人员代表等2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由小雨诗社的发起人之一、理事长、市作协会员陈志主持。他回顾了小雨诗社应运而生向光而行、《小雨诗报》从创刊到停刊的八年奋斗历程。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985年春,一群怀揣梦想的青年诗歌爱好者聚集在原万县沙河子,在县文化馆吴承汉老师、县文化局黄濂清副局长的鼓励下,酝酿成立了一家民间诗歌团体——小雨诗社。诗社于当年创办了三峡地区第一张铅印诗报——《小雨诗报》。“小雨”坚持以团结青年诗歌爱好者为己任,以提高青年诗歌创作水平为宗旨,刚一诞生,就得到了文化界的关注和青年诗歌爱好者的欢迎。本土书法家陶梅岑题写刊名,文坛名宿蒋孔阳、张永枚、鄢家发、沙鸥、向求纬、吴承汉、朱彻、雷乐中等应邀担任顾问,著名诗人顾城、罗泅、鄢元平、邵薇等来稿支持,高伐林、南野等来信鼓励。从1985年至1992年,《小雨诗报》出刊19期,先后发表作品700多件,作者遍及全国各地,兴盛时期最高发行量达2万余份。《小雨诗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曾被《诗歌报》评为全国百家优秀诗报之一,因成就突出被载入《万县地区文化艺术志》。因在《小雨诗报》发表作品而走上文学道路进而改变人生命运的成功人士不在少数。


“四十年前的那场‘小雨’,滋养了我们的青春,润泽了我们的人生。”与会诗友纷纷发言,回忆那些被“小雨”滋润的美好岁月。

吴承汉先生的遗孀、作家任小蓉女士是“小雨”创办史的见证者,她为这次聚会创作了长篇散文《〈小雨诗报〉背后的故事》,深情回忆过往。她动情地说:“要是那些已经作古的‘小雨’顾问们泉下有知,看到今天这个欢聚场面,该有多高兴呀!”

万州区作协主席文猛说:“大家知晓我是写散文的,其实我是从写诗起步的。我发表在《小雨诗报》上的诗歌《五月在一种火焰中》当年获得四川省‘五一’职工文学奖,坚定了我从事业余文学创作的信心。”

万州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德章坦言:“我发表在《小雨诗报》第二期的诗作《哦,我们十九岁》被《星星诗刊》选用,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小雨’犹如火炬,照亮了我的人生。愿‘小雨’精神不灭,永远闪光。”

万州区新体诗研究会会长、曾任《小雨诗报》副主编的周顺泉说:“我早年是一名印刷厂员工,因为爱好文学,结缘‘小雨’,我走进了机关。本会办有内刊《三峡诗苑》,愿为大家提供发表园地,再续《小雨诗报》前缘。”

云阳作协副主席、诗友熊道静感慨:“‘小雨’在我的青春岁月种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在我困顿的时候给了我温暖。我靠着‘小雨’赐予我的底气培养文学新人,一路前行走到了今天。发自内心感谢小雨!”

情真意切的发言,赢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从重庆主城专程赴会的著名诗人徐庶说:“每个有文学梦的人都值得被尊重。我人生的第一首诗《雨季》发表在《小雨诗报》1989年冬季号上,我感恩‘小雨’。我这次是为寻友而来、寻梦而来,更是为续梦而来,希望诗友们重拾诗笔,再续诗梦。”

座谈会点燃了诗人们的激情。小雨诗社名誉社长黄濂清现场赋诗《小雨潇潇》:“惊蛰的雷声掠过沙河子的上空/木格子窗内就多了一些词语/列队站立/青涩的样子羞赧的样子/有点像虹//山风在苎溪河拐弯之后/思绪很快变成雨滴/尽显飞翔的姿势/把梦淋得湿漉漉的/一片璀璨景色”。

“小雨”作者、女画家刘静也献上一首“诗情画意”的《小雨在我心上》:“剥开时光的年轮/用四十年沉积的激情/去寻找青春的声音/十九岁的梦想/有斑斓的色彩/是大自然最绚丽的调色板//十九岁的梦想/是挂在蝴蝶翅膀上的向往/带着花与叶的芬芳//十九岁的梦想/是嵌在鹰眼中的展望/充满了野性的力量//四十年前的那场柔软的小雨/落在了你/落在了我/和我们的心上/于是那纷扬的思绪/那清亮的歌便成了诗/成了永恒的音符/成了我们此生念想。”

黄方国代表万州区文联在讲话中指出:“今天这个聚会很有意义,让我受益匪浅。我的处女作也是在《小雨诗报》上发表的。从‘小雨’这个文学的摇篮,走出了一大批文学人才和文艺工作组织者,万州文艺有今天繁荣发展的可喜局面,‘小雨’功不可没,功不唐捐。希望‘小雨人’老当益壮,为万州文艺事业的发展再立新功!”


陈志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我们这次聚会,不仅是为了回望,更是为了前瞻。我们要传承弘扬真诚、勇毅、包容、团结、奉献的“小雨”精神,带动和引导年轻一代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为建设新重庆、新三峡、新万州贡献文学力量。”随后,陈志将珍藏了三十多年的原版第9期《小雨诗报》赠送给每一位与会诗友,留作纪念。

座谈会持续近3个小时后,在《三峡情》合唱声中结束。那高亢激越的歌声,在平湖上空久久回荡……

(文/向伦友 陈雨 图/骆仁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