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草堂”通常所指代的就是简陋茅屋,而最为著名的“草堂”,其实就是杜甫草堂,而杜甫在其草堂落成的时候,还特意写了一首诗,叫做《堂成》,开篇的第一句就是:“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将白茅改成的简陋茅屋,依山傍水,而在这句古诗里,其实就提到了一味很重要的药材,那就是白茅根。而这味药材之所以有这样的名称,就是因为“春生芽,布地如针,如茅”,而且其根茎是白色的,故得名“白茅根”。
白茅根其实就是白茅的草根,这种植物在乡间野外很常见,叶子像长矛,不过在顶端会长有毛茸茸的白穗,而且这种植物还是不少人的“零食”,将其根部挖出来,放进嘴里,就会有甘蔗一样的甜味,此外,在医家眼中,它还是一味很难得的药材。
这味药材最早的入药记录是在古代的《神农本草经》中,其味甘性寒,主要归入体内的肺经、胃经以及膀胱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的作用,常用于出血证、水肿以及热邪等病症的治疗和缓解,据现代研究表明,白茅根的功效还远不止如此,对于当今临床常见的急性肾炎、肝炎、呼吸道出血等疾病来说,这味药材也能发挥一定作用,而关于这味药材的具体妙用,我们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加以了解。
1.退烧
发烧是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出现的一类病症表现,不过,发烧多是外感病邪所致,尤其是因外感风寒或风热最终诱发感冒病症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就是身热、发烧,由于体内的气机运行不畅,就会导致病邪在体内难以发散出去,最终郁而化热,所以,中医认为,对于发烧病症的治疗,应多以疏通气机为主,只有气机舒畅了,才更有利于病邪的驱散,进而缓解病症。
而白茅根就具有很好的疏通之性,可以将体内的气机从内往外宣散,不仅如此,白茅根的利尿效果,可以将热邪引入膀胱,然后通过小便将热邪从体内排出,体内的病邪得以驱散后,甘寒生津,即可补充热邪耗损的阴液,也就是说,一味白茅根,就可以做到扶正祛邪兼顾。
2.缓解支气管炎
中医认为,炎症多是痰邪所致,由于痰邪化火,堵在了肺腑,就会造成肺热,这个时候,为了将病邪从体内驱散出去,人体就会不断咳嗽,并咳吐浓痰,进而诱发支气管炎。而白茅根这味药材,归入肺经,具有寒性,因此,便具有清肺热的效果,同时还能祛除一定痰邪,这两个作用的结合,就能够让白茅根在治疗肺热咳嗽病症方面,发挥良好的效果。将白茅根适量泡水,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咽喉肿痛的患者来说,都可以起到缓解病症的效果,如果是因常年抽烟造成的气管病症,那么白茅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止血
在《本草正义》里说到过,白茅根“主吐衄呕血”,具有止血的效果,而出血的病因有很多,除了外伤造成的出血病症外,体内出血则多半是脾不统血所致,或是热邪侵入血分所起,因此,对于体内出血病症,白茅根这味药材就能发挥一定疗效,特别是对于热邪造成的迫血妄行。
白茅根药性甘寒,能够清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常用于血热出血症,既能够单独使用,也能和其他的中药材配伍,在诸多止血药方中,都会看到这味药材,比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收录的二鲜饮,还有《外台秘要》中的茅根饮子,这些都是治疗血热出血的经典方剂。
4.调理水肿
白茅根能够清热利尿,并由此实现利水消肿、利尿通淋的效果,近代名医张锡纯在行医生涯中,就有这样一则医案,当时有一个妇人,在发热之后,小便出现了异常,水液积聚在体内最终形成水肿,对此,张锡纯便用了半斤的白茅根来缓解,妇人在服用一段时间后,症状果然就缓解了,水肿病症也消失了。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