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授进田头 科技兴农有准头

合肥全国首创“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



  尹长丰(左一)在长丰县水湖农场做现场指导。

  4月的长丰县左店镇,千亩草莓园进入关键育苗期。

  当月底,长丰县左店镇老年大学教学点迎来了“草莓课堂”今年的第二节课。这节农技科普课堂的老师是来自合肥市农业行业(草莓)首席专家工作室的首席专家魏发胜。

  在合肥市推进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中,有这样一批专家、教授,他们走下讲台,走出校门,深入田间地头,现场“问诊开方”。5月12日,记者从合肥市财政局了解到,合肥在全国首创设立“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市已累计组建77个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正在扶持宠物经济、乡村研学游等农业农村领域新赛道,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

  “草莓课堂”来了首席专家

  “为草莓施肥,如同用盐腌制咸鸭蛋,讲究时间和浓度。”“草莓课堂”上,有着20多年草莓科普经验的魏发胜,从草莓的种植时间、发芽培育、施肥等方面,生动有趣地点出种植误区和种植要点。

  2018年,合肥市首次认定13个全市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及13名首席专家,魏发胜就是其中之一。

  合肥组建“农业首席专家工作室”,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创。合肥市联动省农科院、安农大等高校院所专家,通过发挥首席专家的“传帮带”作用,提升全市农业科技人才水平,促进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助力乡村振兴。

  从2018年建立首批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到现在,合肥市先后吸引来自安农大、省农科院等大学大所近1000位专家学者加入工作室专家团队。

  步入宠物经济等新赛道

  从最初的水稻栽培育种、葡萄及果树业、油菜育种、水产养殖等领域发展到现在,合肥市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开始步入农业农村领域新赛道。如2024年,合肥市新组建的小麦种植等19家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中,就首次将宠物经济、乡村研学游等纳入。

  “乡村研学游是乡村振兴新赛道,我们可以借助专家科技资源优势,全力整合乡村资源与教育需求,推动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文化传承和生态环境保护,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合肥大学旅游与会展学院研究部部长尹长丰也是合肥市农业行业(乡村研学游)首席专家工作室首席专家。

  尹长丰领衔的工作室正在开展研学基地农民培训,努力打造具有示范性和创新性的“合肥乡村研学模式”。

  据了解,合肥市依托丰富的乡村资源、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强大的政策支持,乡村研学游发展迅速。2024年合肥市中小学研学参与率超70%,部分基地年接待量突破5万人次。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已有研学游基地98家,省级以上16家。2024年,尹长丰领衔的工作室指导的马郢村乡村研学游基地,年集体收入突破260万元,较上年增长近三成。

  77个工作室带动增收致富

  截至今年一季度,合肥市已累计组建77个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完成“四新”成果转化转让91项,举办培训班230次,培训农民2.3万人次,辐射带动农户5.3万户以上。

  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正在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

  如生猪养殖工作室研发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三价疫苗,已经转让给本土企业,研发成果在全市推广使用;水稻育种专家工作室的“粮饲兼用型”脆秆稻,已规模示范推广5000亩,实现“稻谷粮用、秸秆饲用”的“一稻两用”,亩产水稻达650公斤、鲜秸秆产量达到1.4吨,亩均为农户增收300元;稻虾综合养殖工作室创新稻虾种养新模式,亩均增收500元。

  按照计划,今年合肥市财政将继续安排250万元保障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建设,根据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市级专项资金使用支出正负面清单,健全“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专业团队+基层农技推广+经营主体”的“四新”成果推广“直通车”。

  人才下乡方兴未艾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在合肥,科技帮扶远不止于像魏发胜这样的农业行业首席专家。事实上,为了让农村走上科技路、农业发展搭上“科技快车”,合肥可谓多路出击。

  由合肥科技帮扶团开展的“扶智”行动已在全市乡间地头“遍地开花”。今年,合肥市财政安排350万元对全市175个选派村开展跟踪技术服务,按照百村扶智乡村振兴科技帮扶行动方案,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10个乡村振兴科技帮扶专家团队,结合175个帮扶村实际和需求,科学制定并及时更新“一村一方案”,帮助帮扶村理清发展思路,提供乡村振兴综合解决方案。

  此外,合肥市还建立了“高校园所+龙头企业+科技特派员+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服务模式,今年将选派高等院校、市直机关、镇街农机推广中心、本地乡土人才以及农业企业家共计1330名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行动,对种粮大户和经营主体实行“保姆式”科技服务指导。

  来源:合肥晚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