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雷总真的要麻烦了!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机盖风波,终于引来了官媒的点评。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最近发文,直接点出两个关键问题,卖情怀不等于玩文字游戏,技术突破不能忽视安全底线。这两句话看似温和,实则分量十足,基本给这场争议定了性
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机盖,原本是个“意外产物”。当初纽北赛道测试时,开孔造型意外走红,超80%用户喊着要复刻同款,小米就真的在37天内赶工量产,把铝制机盖换成了碳纤维版
但问题来了,官方宣传时,一直强调这是“赛道级空气动力学设计”,能高效导流、辅助散热,甚至雷军直播时还暗示内部结构都改了。结果车主实测发现,这玩意儿就是个装饰件,风道设计对散热几乎没帮助,鼓风机对着吹,纸巾纹丝不动
官媒的点评很直接:车企可以卖情怀,可以迎合用户审美,但不能把装饰件包装成性能件。消费者花4.2万买的是功能,不是皮肤包
小米最初回应时承认“表述不清晰”,但车主们显然不买账,既然承认有问题,为什么补偿只有2万积分(约2000元)?这差距也太大了
第二点更关键,技术突破不能忽视安全底线。这不仅是针对碳纤维机盖,还暗指小米近期另一争议:SU7 Ultra的1548匹马力被OTA限制到900匹,车主得去赛道考级才能解锁全功率
小米的解释是“公共安全考虑”,毕竟已经有17起超速事故,3起致人死亡。但问题是,购车合同里根本没提这茬,车主们觉得被“阉割”了性能
官媒的潜台词很明确:车企不能先靠夸张参数吸引用户,交付后再找补。安全应该是研发时就考虑的事,而不是事后打补丁
小米的特殊性在于,它的用户群体更年轻、更互联网化,维权意识也更强。这次官媒下场,意味着事件已经超出普通消费纠纷的范畴,可能影响监管态度。如果车主集体诉讼“退一赔三”,小米或许面临的是不小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