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潇洒的背后,是你不知道的辛酸。

网上都说,不去晋祠,枉到太原。于是,我们抵达太原后,就直奔晋祠。

可是,我俩彻夜未眠,还要利用宝贵的白天时间来游览晋祠。对我们来说,无疑是场不小的挑战。

前一晚深夜的火车,凌晨抵达焦作转车。我们要在这里度过一个短暂的夜晚,第二天清晨六点再次出发前往太原。幸运的是,小小的车站足够干净,人也不多。不幸的是,车站的椅子并不适合躺卧。椅子间的把手让我只能靠着椅背休息。坐躺难调,我在洗手间、充电桩和座椅的三点间反复移动。一点、两点、三点,每一秒对我来说都成了漫长的等待。六个小时成了我熬过的最长的夜。

坐在车站椅子上,看着老公一个大高个儿竟然成功在有手柄的狭窄座椅间躺下睡着,我很是羡慕。他是怎么做到的?


老公车站睡觉

转念,又有种心酸的狼狈感。潇洒的背后,是连续的奔波周折,是一次次的体力透支,是相处上的一次次碰撞和摩擦。

每每跨省间的凌晨火车,成了旅行中我最排斥的一环。习惯了规律作息的我,面对痛苦的熬夜,我百般不适。我知道,晚上不睡觉的我,第二天的脸色有多难看,心情有多糟糕。但为了省去一晚的住宿,又不耽误白天行程,半夜坐车无疑是最佳选择。

早上刚下车,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机械地拉着行李在站台前等待前往晋祠的公交。我只记得车很少,我们等了近半小时才发车。盛夏升腾起的火热骄阳,差点要把人晒化。前往距市区25公里的晋祠并不方便,没有地铁,公交要一小时起步。太原各景点不集中,考量再三,老公还是把酒店安排在了晋祠附近。

两三天的行程已排满,我们不敢在酒店耽搁太久,放下行李后,又带着一身的疲乏前往的晋祠。晋祠分为两部分,外围是公园,免费游玩,里面的博物馆才要收费。之所以称为博物馆,是因晋祠汇集了宋、金、元、明、清至民国时代的建筑,风格迥异,全国只有在晋祠能看到。

所以,你也可以理解成是建筑博物馆,而且都是摸得到的真迹。此外,晋祠还整合了园林、雕塑和雕刻艺术等于一体,是难能可贵的艺术瑰宝。然而去博物馆,走路半小时起步,最省时省力的方法依然是掏钱坐电瓶车到博物馆。

经历了一晚上的旅途波折,老公逛到一半全然支撑不住困意。我一转身,发现老公早已趴在一处凉亭旁呼呼睡去。其实我比他更困,困到眨眼间就能睡去。想来这是我们环游全国旅行中最困的一次。可我依然不愿错过晋祠的每一处风景,强力支撑着眼皮,保持清醒,让自己走完晋祠园林。


晋祠博物馆大门

盛夏的晋祠,绿意葱茏,诗情画意。一棵棵参天古木撑起一片片浓绿的穹顶,在酷暑里带来丝丝凉意。它们或挺拔如剑,或虬曲如龙,掩映着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迎面扑来深厚的历史沧桑感。


晋祠文昌宫


千年古木

晋祠内的建筑并不规整,依悬瓮山而建,以圣母殿堂为中心,向纵横生长,布局灵活。但位于晋祠博物馆中轴线上的建筑物是整个晋祠的精髓。最出名的莫过于晋祠的“三宝”和“三绝”。

晋祠“三宝”

1、圣母殿

在中轴线的末端,你会和这座晋祠里最古老的建筑——圣母殿相遇,这是晋祠的压轴建筑。气势恢宏、端庄古朴的圣母殿始建于宋代,采用重檐歇山顶,殿前八根大柱支撑,每根柱子各有一条盘龙,这是中国最早的盘龙雕柱。千年之后的盘龙,依然怒目利爪,蜿蜒欲动,惟妙惟肖。看着这些盘龙,我百思不得其解:当初这些盘龙是如何被盘到柱子上的?


圣母殿的缠龙柱

更有意思的是,这八根檐柱并非统一高度,越往外逐渐升高,且柱子内倾,造成檐柱侧角明显升起,檐角弧度显著的视觉感。不仅打破了传统僵直的建筑风格,无论从艺术审美还是建筑稳固性来讲,都更胜一筹。站在大殿外远处的正前方,圣母殿的斗拱飞檐、精巧设计和宏伟壮观一览无余。我在殿前欣赏了许久才离开。


圣母殿

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仅前廊就占了两间,给人宽阔之感。而大殿内没有一根柱子,也让位居大殿正中央的圣母像和其余42尊宦官、女官和侍女彩塑像的摆放变得绰绰有余。

你或许会疑问,这不是晋祠,为何主殿是圣母像?晋祠原先是唐叔虞祠,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和其母后邑姜(姜子牙的女儿)而建。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所以改名为晋祠。实际上,并没有明确资料称圣母就是邑姜,也可能是水神,还可能是皇太后刘娥,而后两者和唐叔虞并没有任何联系。感兴趣的朋友可去了解相关历史。


圣母殿前的游客络绎不绝

2、鱼沼飞梁

鱼沼飞梁就在圣母殿前,古人以方形为沼,圆形为池,沼里有鱼,就叫鱼沼。简单来说,就是鱼塘。在鱼塘上方架起了一座十字桥形状的桥梁,犹如大鹏展翅。这座桥可不简单,它是一座由石柱、斗拱、木梁等构成的桥梁。用石柱作桥墩,在上面铺木板。石柱耐腐,木材又具韧性与塑性,石桥板耐磨防火,穿过千年的风雨,至今依然坚固、美观。


鱼沼飞梁

这座桥被称为中国最早的立交桥,对科学和艺术兼具较高研究价值。中国建筑家梁思成先生说,“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


鱼沼飞梁

3、献殿

献殿是古代祭祀的地方。从外围看,很像一座凉亭,四周通透,皆是栅栏。即使是酷暑,在献殿里依然凉爽,也给当时的祭祀食物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古代没有钉子,智慧的古人巧妙通过木头间的凸起和凹进进行组合,在承重柱上撑起一个个斗拱形式的结构,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支撑起庞大的殿顶。这叫榫卯结构,也叫勾心斗角。


献殿


献殿牌匾

疲惫和困顿是旅途不可或缺的部分。或许正是这种劳累,你才会更珍惜眼前的不可多得的美景。

下期为大家揭晓晋祠最精华的晋祠三绝。为避免错过精彩内容,记得订阅账号哦!我们环游中国的故事很长,敬请期待更多大美中华系列内容。

往期精彩内容请至主页查看哦~

原创不易,请您多多支持,点赞或评论,您的小小举动将会传播大大的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