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历史上,有过这样一位独特的开国将军——既能领兵打仗,甚至30岁的年龄就成为了八路军的六位师长之一!

这可是堪称当时领兵能力最强的六人之一了,而此人就是其中最为年轻的那一位



但在私底下,这位将军又写得一手好文章,建国后更是荣获了茅盾文学奖

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将军,军衔最终却停留在了上将上,而当时的另外五名军长,可个个最终都是元帅!

这究竟是为何呢?



一、弃笔从戎

我们就不卖关子了,这位将军叫做萧克,湖南人,出生在当时一个清贫的书香世家。

当然,说清贫,其实只是相较于其他家族来说。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能够出生在大家族里,有自己的名和号,其实已经和一般人不一样了,至少至少,不用为衣食而烦忧。



而本身也因为书香世家的缘故,从小,萧克在文学上就接受了不少的教育,曾经入过私塾,上过学校。

所以啊,有一个疑惑就已经可以解答了,事实上,不是这位将军写得一手好文章,而是本就文笔好的人去打了仗!

大约在1927年,他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开始了自己轰轰烈烈的革命之路。



当然,熟悉近代史的人应该也知道,当时的国民革命军是国民党带头的,所以最开始,萧克要算在蒋介石的名下。

但就在北伐战争进行了一年后,蒋介石背叛了革命,开始将屠刀对准了自己人。

而萧克作为曾经的读书人,自然是明白了蒋介石的狼子野心,认为国民党有这样的人进行领导和指挥,最终是无法重建中国的。



也因此,国民党当时一倒戈,萧克就决定脱离了自己的党派,转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到这里,他才看到了一丝未来的曙光。

随后的萧克一直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成长,他脑子灵活,读过书,很多时候带起兵来讲兵法,往往能以少胜多,再加上他不畏牺牲,很多时候打起仗来就冲在了前线。



因此,在共产党里,萧克的军衔升得极快。

1930年的时候就当上了红四军的师长,他开始训练起了自己的兵,往往会在战斗的间隙时间对症下药,刻苦训练。

当然,后续因为战事的原因,他也被调离了红四军,开始在各大部队里执行指挥的任务,到了1932年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红军的军长了。



当然,后面的一段事情相信大家就很熟悉了,1934年,长征开始,而萧克就是带着部队从江西率先出发的,躲过了敌人的多次围剿,在敌境前进了大约2500多公里。

过草地,登雪山,这段最艰苦的岁月,萧克挺了过去。

而很快,抗日战争爆发了。



此时的红军已经不叫红军,而是叫做八路军,所以整体的建制又进行了一波变动。

那时候,整个八路军一共也只有六名师长,而萧克就是其中之一,所以说,他的指挥能力是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的。

而在抗日战争中,他也作出了不少贡献,带领部队啃下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在后续的国共决战中更是出了主力,一举歼灭了国民党几十万的有生力量,奠定了最终的胜局。



只是很可惜的是,在1955年授勋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的,偏偏就给萧克授予了上将的军衔,他也因此成了开国将军。

要知道,另外的五人,可都是被授予元帅的,所以也被叫做开国元帅。

好在萧克本身不算看重名利,所以虽然比自己的老伙计低一点也无所谓,本身大家都是一路一起走过来的,目标也是为了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而在建国后,他的工作重心就转到了教育建设上。

二、建国后的故事

建国后,萧克就渐渐退出指挥的一线了,而是专注于军事教育上,在那时候,他是国防部的二把手,主要的任务就是教育中国的新兵。

对待这一工作,萧克做得也是十分用心,他明白,很多时候在战场上想要获得胜利,敏锐的战略眼光和合格的兵力,可是缺一不可的事情。



虽然不在前线,可他的心里还惦记着自己的老伙计们,自然是要在后方尽自己的努力支持。

而在大约60年代,新中国的局势渐渐稳定下来,经济的发展成了重点任务,而萧克这个难得的“秀才”,就又服从组织的命令转行了。



萧克与贺龙

那时候的他开始抓起了普通教育,在军政大学担任校长,虽说还是和军事有关,但这所大学也会教很多其他行业的知识。

可以说,在萧克的教育和培养下,当时的军政大学源源不断地为新中国输送着人才。

总而言之,萧克在后来几乎是将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到了教育事业中。



这位曾经的老将军,终于是成了一位教书的老先生,而因为他的贡献,在后来他也是被推选成为当时的副主席。

而在教育之余,萧克也没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那就是写作。



三、文武双全

最初的萧克可是地地道道的读书人,只是因为当时的中国陷入混乱中,他不得不挺身而出,为了自己的祖国而奋斗。

若是出生在和平年代的话,或许他会开开心心地当一辈子读书人也不一定。

其实在打仗的时候,萧克就时常会抽空进行写作,他最知名的作品——《浴血罗霄》,就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



大约是1937年的时候,萧克的心中突然浮现出这一想法。

到了1939年,这本书已然写了40万字左右了,并且还经历了三次大改。

不得不说,在抗日战争的闲暇时分,萧克几乎全部用来写作了,这才有了这部作品的面世。

1988年,《浴血罗霄》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这也算是对萧克文学造诣的一种肯定吧!



除了自己的成就外,萧克的孩子也有了一番成就,他一共有过三个孩子,但其中两个都在动荡岁月里离世了。

仅有的一位儿子顺利长大,受父亲的影响,他选择加入中国的武警部队,最终成为了一名少将!

父与子皆是将军!



这样一位老将军,能文能武,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无数的贡献。

而在成立后,他也长期担任大学的校长,狠抓教育质量,为新中国的兴盛又一次做出了贡献。

2008年的时候,他因为病重离世了,让我们铭记萧将军的贡献,铭记历史!



参考资料:

1、中国政府网 萧克(肖克)



2、光明日报 萧克同志生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