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工龄40年,养老金发放不到工资的80%,咋回事?
机关事业单位已经在2014年实施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养老金计算方法也有所变化,现在10年过渡期已经结束,事退人员都是按照新办法来计算养老金。不过,我们看到有的事退人员表示,自己工龄达到了40年,但是退休时拿到的养老金不到工资的80%,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看到,如果按照老办法计算的话,确实会通过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来计发,这个比例跟工龄有关系,工龄超过35年的,按90%的比例计发;工龄满30年不满35年,按85%计发;工龄满20年不满30年,按80%计发;工龄满10年不满20年,按70%计发。
不过,现在已经调整了计算方式,完全通过新办法来计算,养老金跟工资没有直接关系,而是根据本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养老保险缴费指数等来计算,这种计算方式跟企业单位人员一样。比如说2025年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还是属于退休中人,养老金是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及过渡性养老金组成,此外他们还有职业年金。
计算公式里面并没有工资因素,但是工资水平也会间接影响到养老金待遇,因为工资高,养老保险缴费指数高,同等条件下,拿到的养老金也会更多一些。不过,退休后的养老金一般很难达到在职工资水平。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20698元,对应的月平均工资为10058元,而全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人均养老金约为6000多块钱,像江浙等地方的事退人员人均养老金能达到7000多块钱,这样来算,工龄40年的事退人员,拿到的养老金达不到在职工资的80%,也是很正常的。
这里我们需要知道一个概念,那就是养老金替代率。这个指的是退休时的养老金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之间的比率。根据数据统计,目前退休人员的整体养老金替代率是低于50%的,像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虽然可以更高一些,但是一般也就是达到80%左右。
作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以公务员为例,在职的工资收入其实包括了职务工资、级别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等,如果是事业单位员工的话,工资收入则包括了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等等,相比养老金,整体确实要多一些,因为包括了一些奖金等福利待遇。
不过作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如果能达到在职工资的80%以内,比如70%至80%,已经算是比较不错的,在当地退休人员当中还是属于比较高的水平。
综上所述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如果是按照老办法计算的话,确实会跟基本工资有一定关系,像工龄满35年的话,可以按照基本工资的90%来计发,但是这并不代表整体工资水平。因为工资收入还有津贴补贴等项目,整体水平要更高一些。养老金发放不到80%,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养老金本身就并不是按照个人在职时期的收入标准来发的。况且现在已经是按新办法来计算养老金了,跟工资没有直接关系。其实,相比企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替代率可以达到80%左右,还是属于比较不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