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果时要留强去弱,保证通风透光才能确保品质……”近日,在成武县天宫庙镇兴增葡萄园内,省级农民大师王兴增不顾炎热,正专注地为“徒弟”们讲解果树修剪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徒弟”们认真聆听,不时提出问题,王兴增都一一耐心解答,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田间变课堂,农民大师手把手传授技艺。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成武县积极探索农业人才培养新路径,将“田间课堂”打造成技术传播阵地。连日来,一场由省级农民大师主导的“传帮带”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为乡村发展注入“智慧动能”。
在韩中华草莓农场,省级农民大师韩中华被求知若渴的“徒弟”们团团围住。他深入浅出地讲解、生动形象地示范,让抽象的农业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徒弟”们全神贯注,听得津津有味。“作为一名高素质农民大师,我将通过手把手、面对面的方式,向学员们传授生产经营知识,在农业种植、企业管理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学员们少走弯路,掌握新技术,实现增产增收。”韩中华满怀热情地说。
面对即将结束的草莓季,草莓种植户宋成祥告诉记者:“我种植草莓才一年,希望能向韩老师请教经验,总结教训,为来年种植做好准备。”
连日来,小麦种植专家张希龙穿梭在田间地头,对村民进行灌溉指导。在他的专业指导下,村民们很快掌握了技术要点,有序开展灌溉工作。天宫庙镇苏庄村村民王素艳高兴地说:“没想到我们成武县有这么专业的农业专家,在专家的指导下,预计今年小麦亩产至少能增加100公斤。”
据悉,高素质农民大师由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选拔,每位入选的农民大师可带3年学员,每年与15位学员签订培训协议。成武县农业农村局教育培训负责人郭长宁介绍:“高素质农民大师‘师傅带徒’是农民培育的创新模式,前期通过严格遴选,我县推荐的三位‘土专家’入选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大师,这些大师与学员签订了培训协议。通过双师带动、多师培养的方式,手把手传授他们积累的知识、技术和经营理念,确保每位学员都能掌握实用技术,提升经营思维。”
建立长效培育机制,为乡村持续“造血”赋能。此次成武县“师带徒”培训从3月持续至10月,农民大师将围绕种植技术、管理能力、参观考察等环节开展系统培训,并全程跟踪指导学员生产实践,助力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创业能力,推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郭长宁表示:“我们要把‘土专家’的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生产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成武县农业农村局将切实做好高素质农民大师的指导和考核工作,做出成绩,做出亮点,为乡村振兴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农民。
省级农民大师“传帮带”模式在成武县的生动实践,让科技兴农的种子在这片沃土生根发芽。随着培训工作的深入推进,必将为乡村振兴事业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菏泽日报记者 仝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