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 用情 用力耄耋老人贺恵邦谱写人生完美“五线谱”
王美山
在音乐的世界里,1234567,简单的音符能编织出动人的旋律。而在人生的舞台上,在世界风筝都之一的山东省潍坊市,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北海花园,一曲曲优美动听的二胡乐曲,响彻在整个小区上空。每天吃罢早饭和午饭后,他又砚好墨,铺好纸,一幅幅磅礴大气的毛体书法作品跃然纸上。吃罢晚饭,他又拿起笔,一篇篇饱含红色革命历史的文章一气呵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谁曾想,这竟是一位87岁耄耋老人的工作和生活日常。他就是中国弘扬毛体书法第一人贺惠邦。他每天精神饱满、精力充沛旺盛,就像上满发条的钟表,永不停歇。用心、用脑、用情、用力,谱写出了一曲别样的人生"乐章”,恰似用1234567勾勒出的人生完美"五线谱"。
1.一个坚定 树立标杆
贺惠邦怀揣着坚定的信念,在自己人生的每个阶段树立起自己的标杆,成为引领他人的旗帜和榜样。这一坚定,如同音乐五线谱中的起始音符,定准人生奋进的基调。
1938年,贺惠邦出生在山东省莱阳市河洛镇贺家沟村的贫寒家庭 。家庭与父亲的影响,为他注入人生动力。从此,立志好好学习,努力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目标在他心底扎根。踏入校园后,他勤奋刻苦,成绩优异,从小学到高中,一路名列前茅,并于1962年考入曲阜师范大学,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入党后,他坚定“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信念,大学毕业后,贺惠邦被分配到高密的中学任教。他秉持人民教师的优良作风,爱岗敬业,潜心研究教学业务。工作中认认真真、兢兢业业,所教班级学生在高密县会考成绩年年名列榜首,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这段教育生涯,他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就像乐章中持续而温暖的音符,传递着知识与希望,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后来,贺惠邦主持市委研究室工作。他带领职工深入基层,走县市区、到工厂学校,与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掌握第一手资料,写出大量有深度、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为市委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他的工作作风和能力得到高度认可,单位年年被评为先进,他个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个人。1993年春,他又被调到潍坊市市直机关党工委任书记,他百尺竿头,工作更进一步。工作上创优、创新、创造,开创了潍坊市市直机关党工委工作新局面。他多次被评为潍坊市优秀拨尖人才,中华创业功臣、享受政府津贴等待遇及荣誉。他在人生道路中的每一阶段,都不断奋进、勇于拼搏,如同激昂向上的音符,推动着事业蒸蒸日上和持续发展。
2.两项吉尼斯记录 令国人骄傲自豪
他凭借自身的努力与才华,斩获两项吉尼斯记录,让世界看到国人的风采,这是属于他的荣耀,也是国人的自豪。他不是体育健儿,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精心设计,精心谋划,为北京奥运会作出了让国人为之敬佩的特殊贡献,他的一幅书法作品,竟创造了两项世界基尼斯纪录(含装裱)。
3.三个世界第一 震惊全球
贺恵邦创造的三个世界第一,如激昂的音符,震撼世界,展现出他超凡的实力和独特的创造力。一幅书法长卷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世界上第一个用毛体书法书写历史长卷的书法家;世界上第一幅最长的奥运书法长卷;世界奥运史上第一次发行中国书法奥运邮票。国家邮政总公司经批准,为他先后发行六套誉为"国家名片"的书法邮票。
4.四部专著 填补国内空白
他精心撰写的四部专著,在专业领域内意义重大,弥补了国内相关方面的空缺,为知识的传承添砖加瓦。他编著和入编各种典藉50余部,不仅数量多,而且影响大。值得骄傲的是,《党风与世界观》、《信息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改革开放》、《信息与调研概论》四部著作,填补了国内空白。
5.五大展览 震撼中外业界
一是其举办的五大展览,以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呈现方式,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让更多人领略到他的魅力与价值。为弘扬国粹,贺惠邦拿起手中的笔,将毛体书法与中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把15800字的《论语》,用毛体书法写成了一幅书法长卷,装裱后,共分6个小卷,每卷50米,共300米。先在家乡潍坊展出后,然后在曲阜、西藏、香港巡展,最后无偿捐赠西藏永久珍藏。他为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团结所表现出的高风亮节将永载史册。
二是2000年年底,在海军后勤部举办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07周年贺惠邦拥军毛体书法展",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海军报等国内外主流媒体争相报道。
三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专门邀请,在端门大殿举办个人毛体书法展。在首都引起强烈反响和轰动。
四是2004年11月,应邀到日本举办毛体书法展,大获成功。日本《读卖新闻》、美国《远东时报》、菲律宾《商报》等媒体都作过专题报道,引起国际舆论的强烈关注和反响。
五是2015年6月,他的作品被送到联合国总部展览,荣获"中华文化突出贡献奖"特别金奖",并被中华文化交流大会组委会授予"联合国中华文化传播大使"荣誉称号。与此同时,贺惠邦还接受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专访,被授予"中国中央艺术交流形象大使"荣誉称号。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书法名家和理论家刘耀中、高木梢月、史英等先后多次来中国拜访祝贺,并举办贺恵邦毛体书法作品研讨会,贺惠邦毛体书法已成为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6.六种精神 激励后人
贺惠邦身上蕴藏的精神,如温暖的旋律,传递着力量,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不断成长奋进。
一是坚定信念的信仰精神。深受毛主席诗句影响,从青年时期就立志学伟人精神,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入党后,始终秉持“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信念,在党建和理论研究工作中坚定不移地为党的事业奋斗,体现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
二是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无论是在中学任教时认真钻研教学业务,使所教班级成绩名列前茅,还是在市委研究室工作期间深入基层调研,为市委决策提供依据,都全身心投入,认真负责。在市直机关任党工委书记期间,勤勤恳恳,勇于创新,将个人精力奉献给岗位工作,不计个人得失。
三是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在信息研究领域,撰写“信息概论”并得到中央办公厅肯定,开创了全国首部信息专著,展现出勇于突破传统思维、探索新领域知识的创新精神,为行业发展贡献了新思想。
四是持之以恒的执着精神。60多年不懈坚持临摹毛体书法,从基础笔画练起,历经无数艰辛,最终在毛体书法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创造多项记录,这种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和长期坚持,体现了持之以恒的精神。
五是文化传承的担当精神。致力于毛体书法艺术传承,通过在国内外举办展览、编辑出版《毛体书法讲堂》及免费赠送书法作品5000多幅等方式,将毛体书法文化传播出去,还将儒学经典写成书法长卷送往西藏,主动承担起传播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责任。
六是老有所为的奋进精神。虽已87岁高龄,仍笔耕不辍,著书立说传播毛体书法知识,发挥余热传递正能量,展现出即便在高龄仍积极进取,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奋进精神。
7.七馆映辉 红色永传承
七座场馆,承载着红色记忆与他的故事,相互辉映,让红色精神得以永续传承,成为永恒的精神财富。在华夏大地的文化脉络中,贺惠邦以非凡的热忱与担当,在高密、莱阳、济南大学等多地建立起七处艺术中心,如七颗璀璨星辰,照亮了艺术传承与红色文化弘扬之路。
贺惠邦的艺术之旅始于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与钻研,在书法、写作等领域造诣深厚。他深知艺术不仅是个人表达,更承载着时代精神与文化传承的重任。高密,这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艺术中心的建立如同一颗种子,在第二故乡的怀抱中生根发芽,唤起了家乡人民对艺术的热爱,也让游子的乡愁有了艺术的寄托。莱阳的艺术中心则像是一座桥梁,连接起当地的文化传统与现代艺术思潮,挖掘本土艺术人才,为莱阳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高密四中“贺惠邦毛体书法艺术馆”,作为“毛体书法”新概念提出的源头地,是贺惠邦毛体书法艺术生涯的重要起点。自建成以来,这里便成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新生入校、新党员入党宣誓和新团员入团宣誓等活动都在此开展,政治课与语文课教学也与之紧密相连 ,丰富了教学内涵,为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场景。
贺惠邦毛体书法"文慧馆”同样位于高密,馆内设有艺术成就简介、书法作品展览以及音像资料室等部分,从多个维度展示了贺惠邦的毛体书法艺术,唤起参观者对毛体书法的热爱与对红色文化的敬意。
莱阳市河洛镇“红色艺术馆”(贺惠邦红色书法创作基地)坐落于贺惠邦的故乡。于2019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纪念日开馆,为当地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搭建了重要平台 。
而在济南大学,艺术中心的意义更为深远。它为莘莘学子打开了艺术殿堂的大门,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地标。在这里,贺惠邦将自己的艺术理念和创作经验倾囊相授,激励学生探索艺术真谛。更重要的是,这七处艺术中心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阵地。贺惠邦以艺术为载体,将红色基因融入每一件作品、每一次展览、每一场讲座。一篇篇描绘革命历史的力作,一幅幅饱含红色情怀的书法作品,在艺术中心中陈列展示,让观众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
七馆映辉,是艺术光芒的闪耀,更是红色文化传承的希望之光。贺惠邦以七处艺术中心为依托,让艺术走进大众,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为社会文化建设和红色基因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文化繁荣与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贺恵邦老人用他的无私奉献和付出,在他人生永远奋进前行的舞台上,奏响的这曲完美壮丽“五线谱”,值得我们永远敬仰与学习 。
作者简介:王美山,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辛寨街道聂家庄村人。潍坊市潍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原副局长兼潍坊市潍城区电视宣传中心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