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讲武德,在停战的最后一刻,印度发射了大量导弹,偷袭了巴军很多基地,造成了巴铁的伤亡,但在这场冲突中,印度也因为趁巴铁大意了,“偷袭”成功,总算挽回了一些颜面。
5月12日清晨,当印巴停火协议墨迹未干之际,印度军队向巴基斯坦境内发射了32枚"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这场代号"湿婆之怒"的突袭行动,精准打击了巴方5个战略要地,包括部署"枭龙"战机的伯拉力空军基地和北方电网枢纽。卫星图像显示,至少3处机场跑道出现直径15米的弹坑,努尔-汗基地的萨博-2000预警机机库被直接命中。
印度军方在新闻发布会上对8架战机损失避而不谈,这种"选择性失语"暴露其战略困境。据开源情报平台"防务瞭望"分析,印军至少有2架阵风、3架米格-29UPG及1架EMB-145预警机被击落,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8亿美元。
然而,印度之所以对这些损失避而不谈,最重要的原因是莫迪面临巨大的压力。
对党联盟要求成立特别调查组,彻查价值55亿美元的阵风采购案。印度教民族主义团体"国民志愿服务团"指责军队"背叛湿婆神"。《今日印度》民调显示民众对军队信任度骤降22个百分点
这种压力迫使印度军方采取"鸵鸟策略"——英国皇家三军研究所报告指出,通过制造"击毁巴方基地"的焦点转移,可将公众注意力从装备缺陷转向所谓"战术胜利"。
与印度形成鲜明对比,巴基斯坦军方在停火48小时内即召开三场新闻发布会,公布包括电子战频谱记录、导弹轨迹数据在内的217项战场证据。这种信息透明化战略取得显著成效:歼-10C的霹雳-15导弹创下198公里超视距击杀记录,CM-400AKG导弹突防速度达4.5马赫,超过设计指标。翼龙-3无人机实现36小时持续战场监控。
这些数据引发国际关注:马来西亚加速推进"枭龙"Block3采购计划,沙特启动与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联合研发项目,甚至北约军事观察团申请参观巴方防空体系。
巴方主动公布5名飞行员牺牲细节,并开放伯拉力基地供国际媒体拍摄。位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伯拉力空军基地遭遇印军"布拉莫斯"导弹集群突袭,这座部署着JF-17"枭龙"、美制F-16C/D战机集群以及瑞典萨博-2000"爱立眼"预警机的战略枢纽,其跑道监控画面显示至少三枚导弹穿透防空网。
尽管巴方未公布详细战损,但开源卫星数据显示,北部努尔-汗基地的弹药库与南部信德省的雷达阵地同步遭袭,暴露出巴军防空体系在应对多波次饱和攻击时的响应迟滞。
在承受打击的同时,巴军启动"铜墙铁壁"反制行动展现惊人效率。两架挂载CM-400AKG超音速导弹的枭龙Block3型战机,利用地形遮蔽突入印控克什米尔空域,以4.5马赫的末端突防速度摧毁印军阿丹普尔基地的S-400防空阵地。
这一战术成功验证了超音速武器对抗先进防空系统的"动能破防"理论,俄制S-400引以为傲的40N6E导弹拦截半径在实战中暴露出对高超音速目标追踪失效的重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