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警方近日连破两起假烟大案。 四名嫌疑人用真假混卖手法获利超300万。



这波操作直接把消费者当韭菜割。 案件一上演"狸猫换太子"戏码。 三人团伙把正品和假货掺着卖。

从去年六月就开始玩这套把戏。 微商渠道成为第二个案件突破口。

杜某靠朋友圈卖所谓"进口烟"。 实际上全是三无作坊的冒牌货。

烟草专卖制度在这里形同虚设。



20%暴利让不法分子红了眼。 监管漏洞比烟盒上的防伪标还明显。

某受害店主坦言曾发现异常。

"便宜三成的进货价确实诱人"。

但最终赔上了店铺信誉。



专家指出造假技术已迭代升级。 现在连扫码验证都能伪造。

消费者防不胜防简直要命。 我个人觉得处罚力度还是太轻。

这些案子暴露出三个致命问题: 许可证管理流于形式该打屁股。 物流环节验视如同走过场。

电商平台审核基本靠卖家自觉。



这三道防线全成了摆设。 对比正规渠道30%的税费成本。

假烟利润空间大得吓人。 难怪有人敢铤而走险。

有烟民吐槽抽到过"辣嗓子"假货。 维权时却发现小票早被收走。

这种套路实在太脏了。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查获假烟92万条。 实际流通量可能是十倍以上。



这个灰色产业该彻底清算了。 记住三招避开假烟陷阱: 别贪便宜买非正规渠道。

扫码后要核对防伪页面细节。 遇到可疑包装直接举报。

让这些黑心商贩知道: 现在连假烟都开始内卷了。 假烟不可怕,可怕的是假烟都开始追求"用户体验"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