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后可能收不到推文,请星标本公众号


从 1990 年代作为高端酒店里的小众珍馐,到 2018 年因“新鲜度”问题陷入沉寂低谷,回转寿司在中国市场经历了三十年跌宕起伏

谁能料到,这个曾被认为“热度不再”、大量门店收缩转型的餐饮品类,在 2024 - 2025 年竟实现惊天反转?

寿司郎疯狂拓店,51 家门店迅速遍布南北;滨寿司 83 家门店强势入驻一线城市商圈;KURA 寿司凭借百年黑科技席卷上海……

如今,这些回转寿司店门口,食客不惜顶着烈日排长队 3 小时,只为品尝一盘旋转而来的寿司。

是什么让这个“旧”业态重获新生?又是什么吸引消费者为之疯狂买单?让我们揭开这场舌尖逆袭背后的商业密码。

01

回转寿司“翻红”

在国内正在加速扩张

1990 年代,伴随日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寿司作为日料典型代表进入中国消费者视野。初期,寿司多以高级酒店日料餐厅的特色菜品形式呈现。

日本品牌元气寿司率先入局,凭借精致摆盘、新鲜食材和独特风味,将人均消费定在 100 - 200 元高位,目标客群主要为外企员工和高收入人群。


这一时期,回转寿司门店数量极少,仅在特定区域零星分布,属于小众爱好,消费人群主要是商务人士和留学生等。

2008 年前后,N 多寿司等品牌以 20 元客单价切入市场,“一元寿司”地摊模式兴起,推动寿司品类走向大众化。同时,各类小而美的精致寿司店涌现,凭借个性化装修和精致菜单吸引都市青年。

例如无锡的龙田寿司料理美术馆,融合美术元素与寿司,馆内布置成奇幻卡通世界,有卡通人偶、机甲造型、代步车等,营造独特氛围,吸引大量年轻客群。

寿司王子、柒寿司、熙寿司、寿司印象、海之恋、晓寿司、乐亭日本料理、藤崎寿司等新式寿司品牌也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

2015 年,回转寿司迎来爆发期。2015 - 2016 年,寿司相关企业注册量从 2014 年的千余级别迅速攀升至 4000 级别,近乎每年翻番。

2018 年前后,回转寿司发展遇阻。

一方面,市场热度骤降,“回转寿司”在百度指数上的搜索热度大幅下跌; 另一方面,企业注册数锐减,众多品牌门店收缩,如大禾寿司门店从 200 家减至十余家。

这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


一是铁板烧、日式烤肉、居酒屋等新日式餐饮门店大量涌现,营造出更具氛围的社交场景,分流大批客群,致使寿司门店营业额下降 30%; 二是消费者观念转变,部分人认为回转寿司不够新鲜,其热度逐渐减退,不少门店去掉“回转”模式。

2020 年,疫情给寿司行业带来沉重打击,大批寿司门店关店。

近年来,一批日式回转寿司品牌卷土重来,在一线城市快速扩张。 寿司郎表现突出。


2020 年,其在广州开设第一家回转寿司门店,开启扩张之路。 2023 年 6 月,已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华南区域布局多家门店。 2024 年加大北方市场布局,5 月在天津南开大悦城开设新店,并计划将天津门店增至 3 家;8 月北京门店开业;后续在江苏苏州开设首店。


截至 2024 年 12 月,寿司郎在中国大陆开设 47 家门店。2025 年持续扩店,新增 4 家首店,门店总数达 51 家。

KURA 寿司于 2023 年进入国内市场,以上海中山公园龙之梦为起点开设内地首店,计划当年在大陆铺设百家门店。据其官方小程序显示,目前已在上海开设 3 家门店,均选址中高档购物中心。


滨寿司扩张速度惊人。2024 年在 9 个城市覆盖 39 家门店,到 2025 年门店数量增至 83 家,主要分布于一线、新一线城市以及长三角区域。


元气寿司也在持续扩张。截至 2025 年,其在国内开设 51 家门店,店铺主要集中在一线、新一线城市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


在各大回转寿司品牌“扩店狂飙”下,市场热度再度升温,不少门店出现排队现象。

据界面新闻报道,过去三个月,广州消费者反馈,寿司郎美林天地、万菱汇等多家门店周五需排队超 200 桌,等候三小时入座成常态;北京消费者反映部分门店从中午 1:30 排队至晚上 8:30 才能就餐。

网友在小红书分享称,2024 年 5 月 31 日,其带小朋友在上海一家 KURA 寿司店用餐结束后,发现门口仍有大量顾客排队。

国内市场火热让部分回转寿司品牌业绩显著增长。2024 年 10 月至 12 月,寿司郎母公司 F&LC 的合并财务业绩显示,净利润为 61 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3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88%;销售收入增长 16%,达 991 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48 亿元)。

02

排队200桌,门店加速“狂飙”

“翻红”回转寿司新势力有何不同?

有些网友将寿司郎、滨寿司等品牌称作“寿司界的萨莉亚”。那么,“寿司界的萨莉亚”有何不同?

1、在价格方面,新势力回转寿司一盘低至 10 元,人均消费 60 - 150 元,低于传统寿司门店。

传统精致回转寿司门店人均客单价一般在 200 - 500 元,部分高端门店甚至可达上千元。

走红的日式回转寿司品牌在价格上主打性价比,以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

寿司郎采用不同颜色餐盘对产品定价,划分出 10 元、15 元、20 元、29 元四种价格带。其中 10 元单品超 80 款,15 元单品 30 款,20 元单品仅 9 款。此外,品牌还提供面食、副食、甜品和饮品等多品类,人均消费 80 - 150 元。


滨寿司力推 8 元系列产品,如大鲜虾、火炙柠檬薄盐大鲜虾、飞鱼籽大鲜虾等 8 款寿司单品。

其菜单上寿司价格在 10 - 28 元左右,多数寿司 10 元一份,整体定价亲民。

品牌宣传人均消费六七十元,实际消费中,有顾客反馈三人消费 200 出头,人均六七十元;也有顾客称在广州天娱广场店人均六七十元,但饭点需长时间排队。


元气寿司将活动产品“大满足系列”降至 6 元。例如在深圳,曾推出 41 店通用的“任选 10 碟大满足金碟寿司”活动,门市价 100 元,现价仅需 56 元。

2、在选址方面,主攻一线城市,偏向高端商城。

截至 2025 年,寿司郎 51 家门店中超 60% 位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滨寿司 83 家门店中约 70% 分布于一线城市及长三角新一线城市;元气寿司 51 家门店近 80% 位于一线城市。

在一线城市中,中高端购物中心是品牌选址首选。寿司郎偏好北京西单大悦城、成都 IFS、广州万菱汇等商场,这些商场客群以中高收入家庭、年轻白领为主,与品牌目标客群高度契合;滨寿司入驻南京新街口中央商场、成都西宸天街等购物中心,契合其“快时尚日料”的业态属性。

这样做好处十分明显。

一是提升品牌调性。入驻中高端购物中心可与街边小店形成区隔。例如,元气寿司通过商场店强化“品质日料”形象,滨寿司则以“高性价比”在同类品牌中突围。 二是填补市场空白。商场内餐饮业态涵盖火锅、西餐、茶饮等,回转寿司作为“轻餐饮”可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3、产品方面,口味更加贴近中国本土消费者,菜品也更加丰富。

相比过往,走红的“回转寿司”门店产品更加丰富。如寿司郎仅看菜单,就让人眼光撩人,满满都是菜品名称。

若是细数下来,竟有200多种。其中寿司80多种,涵盖三文鱼卷、鳗鱼青瓜卷、鲜虾天妇罗等等’而面食和素食也有58种,如鱼小丸子、乌冬面、豚骨拉面、茶碗蒸等;其他菜品更是不计其数,在100多种以上。

而KURA 寿司除手握、军舰、手卷等近百款寿司产品外,还有寿司披萨、寿司汉堡等创意菜品,菜单种还涵盖了寿司披萨、寿司汉堡等创意菜品、品有熟芒果、巨峰葡萄冰沙、巧克力冰淇淋、黄米面点心等甜品和小吃。

这种丰富的产品,不少品类非常贴近国内消费者的口味。如寿司郎在一些炙烧寿司中,会使用中式的酱料或者调味方式,让寿司带有一些中式的咸香、甜辣等口味。

此外,寿司郎在寿司米的选择上,除了传统的日本寿司米,也可选用中国东北五常大米等;在调味上,可采用如在中式创新寿司配方里加入少量老抽、芥末粉、香油、花椒粉等中式调料。

4、服务方面,玩周边,开盲盒,将门店“迪士尼化”。

寿司郎为了吸引更多客户群,针对不同的客群群体设置了一系列的“游戏攻略”。

针对小孩子等餐的情况,门店配备涂鸦画,孩子可按喜好进行卡通色彩涂鸦; 针对成人,门店配备超大面积点餐屏幕,顾客能以游戏互动方式图片点餐,屏幕自带“进度条”,每下单 60 元菜品,即可参与盲盒抽奖,兑换门店卡通手办。


5、在门店运营上,寿司郎实现了从寿司制作到交付的全流程标准化,以此减少用工成本。

例如在传菜环节,每个寿司底盘都设置了 IC 芯片,用于记录传送带上的时间。

若某个菜品在传送带上行驶 350 米仍未被食客选中,系统会自动撤盘,这样既为后厨收集了数据,也保证了菜品的流通性;经营模式上,寿司郎沿用传统回转寿司与平板点单相结合的模式。

食客既可以直接用平板点餐,也能直接在传送带上取餐,这种方式既节省了大量人工,又为顾客提供了便利;在工具使用上,后厨配备自动寿司饭团成型机,能够批量快速地制作寿司饭团。

03

回转寿司行扩张的同时,

也面临多重隐忧

回转寿司行业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面临多重隐忧。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品牌声誉和运营效率,还可能动摇消费者信任与市场根基。

开放式传送带成 “高危区”。回转寿司的传送带设计虽提升了效率,却成为恶作剧的温床。例如,日本寿司郎多次发生顾客舔酱油瓶、在寿司上抹口水的事件,相关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导致品牌股价暴跌、客流量骤减。

食材、人力、科技投入三重挤压。

一方面,金枪鱼、秋刀鱼等主要食材因过度捕捞和气候变暖,捕获量大幅下降,价格持续上涨; 另一方面,部分品牌通过精简人力、引入自助设备降低成本,但设备维护费用高昂。

例如,KURA 寿司的自动回转设备和 iPad 点单系统需定期检修,年维护成本占营收的 5%-8%。

进口食材受限。日本核污染水排放事件后,中国消费者对进口海产品的担忧加剧,部分品牌转向使用国产或东南亚食材,但供应链稳定性下降。例如,寿司郎在 2024 年财报中提到,中国市场营收因进口限制下滑,北方城市尤为明显 。

竞争压力不断增大。来自日本的强势品牌不断涌入中国市场。泉膳控股在天津市开设了 “滨寿司”,今年 1 月又在北京开设了第 1 家门店;藏寿司也于 2023 年在上海市开设了中国大陆的首家店铺。

结语:

“寿司界的萨莉亚”本质是餐饮工业化与消费降级结合的产物,它的成功印证了大众市场对“可负担的标准化体验”的强烈需求。

未来,这一模式或将在更多细分品类中复制,但长期竞争力仍取决于品牌能否在效率和体验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作者 | 小贝

出品 | 餐饮O2O

餐饮O2O商学院4--6月课程表

合作/投稿/咨询等,欢迎加微canyinjun

电话/微信号:13392164760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