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正值第114个国际护士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际护士节庆祝活动暨护理学院成立40周年大会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成立于1985年,是全国首批护理本科院系之一。作为一流大学的护理学科,始终秉持“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办学定位,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一流教学、科研实力及附属医院的丰富临床医疗资源,在院校一体化建设背景下,围绕“全生命周期健康护理”设立母婴儿童护理学、成人与老年护理学、健康与慢病管理学、急危重症与灾害护理学、交叉护理学等5个二级学科。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进入优势学科行列。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第4位,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A,2025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51-100位,充分展现了学科特色与核心竞争力。

育才树人厚植根基

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家国情怀”护理人才

大会现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为护理学院2024年度“优秀临床教师”获奖者颁奖。

在护理学院院长李敏的领誓下,新一届护理学子庄严地戴上象征使命的燕尾帽,郑重许下护士誓言,矢志为护理事业奋斗终身。

广大护理工作者是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力量,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护佑生命、竭诚奉献、专业精湛、勇气非凡”的南丁格尔精神。在第114个护士节来临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人荣获“南丁格尔奖”,4人荣获“上海好护士”,5人荣获提名奖,6人荣获首届“尚医·护理管理菁英”优秀人物。


“护理学院建院40周年纪念卷轴启卷仪式”

四十年间,交大护理学院为国家输送了一批批优秀护理人才,其中包括多位护理学院院长、三甲医院护理部主任、美国护理科学院会士等,也培养出一批尽自己专业所长、服务基层的优秀毕业生。同时,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开展“4+1”护理专业本硕项目合作,不断拓展师生访学项目。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交大医学院高度重视护理学科人才培养,通过为期五年的“护- 教-研-管”多元护理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成一支近200人的优秀护理学科人才梯队。

近年来,交医系统涌现出50多位“左英护理奖”、30多位“上海好护士”获得者,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展现了卓越的专业能力与深厚的人文情怀,为健康事业作出交医人的贡献。

教学科研双擎驱动

打造“课程改革+科技创新”建设高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在庆祝大会致辞中回顾了护理学院40年历程,展望未来,他对医学院护理事业发展提出三点希望: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资与教学建设,培养杰出护理人才;坚持人民至上,深化服务理念,创新模式,提升全生命周期护理服务质量;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学科融合,提升竞争力,建设一流护理学科。他还提到,浦东新校区的启用将带来更大的空间、更广的平台和更好的机遇。

一直以来,交大护理学院高度注重教学改革与质量内涵建设,面对“健康中国”战略对护理人才的新需求,交大护理学院启动专业结构优化工程,凝聚全国护理领域顶尖专家的智慧重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大力推进护理专业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体系建设。

近年来,交大护理学院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深耕护理科技创新领域,致力于构建“护理+X”交叉融合的产-学-研创新生态体系,推动护理科技成果向临床应用和社会服务转化,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如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智慧化康复随访系统、一体式早产儿体位辅助器具等。

服务社会勇担使命

锻造“全周期护理+城市护航”健康屏障

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闻大翔代表市卫健委向每一位奋战在医疗卫生一线的护理工作者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节日祝福。他期望交大医学院在医学护理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中再创辉煌,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推动中国护理走向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在护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仪式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方勇、驼人集团董事长王国胜分别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驼人集团签署,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护理科技创新与成果落地。

原标题:《上海交大护理学院成立40周年,深耕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栏目编辑:郜阳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左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