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作家陈村先生委托北京一家民营旧书店处理家中的旧书和刊物,旧书店通过直播拍卖的方式引起许多书友的关注,而书店店主也为直播间急剧增加的人气而惊叹:“陈村先生的魅力太大,我都被吓到了。”
那么,目前上海的旧书店的服务情况和线上交易如何呢?书友如何看待作家委托书店的直播买书呢?本期新闻晨报《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就此采访了沪上的旧书店和爱书人士。
作家陈村委托旧书店处理藏书,直播间人气火爆
这次,上海作家陈村先生委托给北京互联网旧书店布衣书局处理家中的一批旧书和刊物,大约20箱。5月11日中午是布衣书局为“陈村先生藏书”举办的第一场直播,人气火爆,近2000位网友进入直播间观看,平均观看时间达到18分钟34秒,5月11日两场直播的销售总额是15190元。据布衣书局店主胡同在推文中的介绍:
12点直播开始前,已经预约了300多人,是近期所没有的。实话说,我压力是很大的,因为虽然我们已经反复说了,这些书是陈村先生平素读的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藏书”,但是我们又用了“陈村先生藏书”作为专场的名字,是容易让人有误解。当然,这些书有的伴随陈村先生超过40年,这是他人生中的大半,这不是“藏”,又是什么?
布衣书局胡同5月12日推文
5月12日中午12点,布衣书局举行了“陈村先生藏书”的第三场直播。记者进入直播间,只见网友出价迅速,不少旧书都是秒杀,普通的书10元或20元一本。
布衣书局在直播间拍卖《儒林外史》批校底稿
其中直播间拍卖的一批《儒林外史》批校底稿算是这场拍卖价比较高的,按照店主胡同的说明,陈村先生曾经应出版社邀请,准备出一个批注本,此为出版社编辑加工过的工作底本,陈村老师尚未开始批校。不过胡同一开始搞了一个乌龙,他没弄清楚这批底稿是不是陈村本人批校的,直播当中,可能是接到陈村先生来电说明情况,他赶紧取消了之前的竞价,重新写清批注本说明。不过网友热情不减,经过多轮竞价,这588页套着中华书局大信封的底稿被网友“白水”以3000元最终拍得。
有上海书友对陈村委托北京的旧书店处理藏书表示不解,为何作家要为什么舍近求远,是不是上海没有合适的二手书店呢?他们很想听听作家本人的想法。
5月12日中午,记者就书友的相关问题发邮件向陈村询问,陈村当天下午就回复邮件:“我不清楚上海二手书店的情况。找到布衣书局是我正好认识胡同先生,在网上请教他怎么处理,他说可以委托他们。很简单的过程。”
沪上旧书店仍以线下服务为主,未来将完善线上交易
上海图书公司旗下有上海古籍书店和上海旧书店,多年来坚持向市民提供预约上门收书业务,目前书店收书工作量排得非常满,几乎每天上午和下午都有,最近刚刚为一位学者提供提供上门收书。
而在古籍书店二楼学者书房内,还复刻了著名出版人金良年先生的书房一角,两个书架都是金良年先生的部分藏书,是他个人多年以来的积累,而不少藏书都是来自上海书店的福州路门市部(简称“福门”),这也反映了上海图书公司与沪上文化人士多年来建立的良好关系。
古籍书店二楼学者书房内,复刻了著名出版人金良年先生的书房一角
上海图书公司副总经理程犁曾经去北京考察过各家旧书店,他认为:“布衣书局这种模式我们当然也可以借鉴,打通线下线上,融合各个层面,两条腿都要走。但目前肯定是先以线下为主,把线下工作做好,4月19日古籍书店重新开业之后,目前旧书业务量很大,光是旧书的标价工作量就比较紧张的,除了福州路总店和中华路门店,已经开展10次的“旧书新知·淘书乐”活动,每次要标价2万种旧书。
“旧书新知·淘书乐”活动提供旧书收购服务
程犁表示,公司后面会逐步会把线上的做起来。“其实去年在古籍书店歇业阶段,我们是做过一些直播,效果也比较好,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线上操作模式与线下还不太一样,比如说,直播卖旧书要有比较懂旧书业务的主播,需要有一定经验积累,长期去做这项工作。”
上海图书公司在孔网上已经有6家店铺
记者注意到,沪上的旧书店其实很早就“触网”。据悉,目前上海图书公司的特价书和古旧书都在孔网上的店铺销售,在孔网上已经有6家店铺,重点新书和签名本在小红书平台和有赞商城销售,而小程序也在进一步开发之中。
复旦旧书店店主张强在沪坚持旧书经营二十多年,谈到上门收书服务,他告诉记者,这两年他去多位过世的学者家中收过书,其中有一位高校中文系教授家中就有藏书三千册。“这些学者的藏书当中,不少为签名本,有学者本人签名,也有其他文化人士的签名。”
复旦旧书店2006年就在孔网注册
复旦旧书店店主张强在书店选书(5月12日下午拍摄)
复旦旧书店2006年就在孔网注册,目前好评率为99.92%,发货时间平均为21小时。不过张强仍然把服务重心放在书店内,他告诉记者:“大多数学者的藏书我仍然会放到店里去卖,因为我开书店的主要目的还是服务好大学路周边的高校师生,我也喜欢在书店里和他们交流。”
直播间拍卖作家藏书,网友避免冲动型消费
青年作家、书评人周洋告诉记者:“布衣书局直播卖书其实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吸引了国内很多书友关注。北京是文化中心,古旧书资源丰富,店主胡同经营几十年积累了丰厚的人脉。从上海目前情况来看,似乎还没有能与布衣书局直播相匹敌的二手书网上售卖直播平台。作家陈村的藏书,都是他自用自藏的文史书籍,要给这些旧书找一个更好的归宿,选择布衣书局的直播渠道是十分契合的。”
在周洋看来,国内的作家群体中,陈村是上世纪90年代最早接触互联网的那一拨作家之一。作家的家中都有很多个人藏书,经常需要处理冗余旧书,这次布衣书局通过直播间拍卖陈村的个人藏书,可以说又是一次尝鲜,为作家群体处理私家藏书开辟了一条新路。
而作家陈村则表示:“这些书当年得来不容易,陪伴多年,卖多少钱都是不合适的……帮我给它们找到愿意一读的书友就是积德了。”
对于作家委托自己熟悉的书店卖书,沪上知名藏书家和文化人樊东伟认为:“目前国营和民营书店都在收旧书,数量大的二手书基本都能被消化掉,许多数量少的主人怕麻烦,直接当废纸卖的情况也有。对于文化人来说,毕生藏书被廉价处理,总是心有不甘的。”
布衣书局店主胡同在直播间
此前,布衣书局店主胡同在微信公众号大叹苦经,分享了自己收书卖书的经历和感慨,周洋结合这次陈村个人书籍在网上直播拍卖认为:“不难看出,买旧书、卖旧书在当下都是处境艰难。买旧书必然会遇到家中存放空间有限的瓶颈,容易引发家庭矛盾;而卖旧书又会碰到店面租金昂贵,顾客群体非常小众的困境,定价低了入不敷出,定价高了无人问津,因此,旧书商的经营也是步履维艰。”
此外,周洋也建议书友,在参加直播旧书拍卖过程中,避免出现冲动型的非理性消费。“有些直播活动拍卖的藏书,成交价很好看,事后很多人都后悔了,认为买贵了,不值。”
而布衣书局店主胡同也在推文当中坦言:“我不停地要劝大家冷静再冷静,书再好,也要考虑市场的价值区间,为了纪念,还有得选,不必冲动。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跟书的关系已经不大了,都是冲着‘陈村藏书’这几个字去的,只要上面有钤印的,都是一路高升,我都是忙不迭地尽快落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