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余晖
5月10日至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蓝天立赴三市调研,督导检查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工作。
他强调,要全力抓好涉重金属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一个重要背景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广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近期,广西正开展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目前,排查整治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地方思想认识有偏差、排查不够深入彻底、责任落实不到位、部门协作需加强、支撑保障能力不足以及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等。
广西已专门成立了“自治区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自治区主席蓝天立担任。
5月5日,上述小组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陈刚强调,要幡然醒悟、彻底警醒,切实把涉重金属环境问题整改到位,当好保护广西山山水水的“二郎神”。会议还提到,决不允许搞轰轰烈烈抓整治、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文章,必须痛改前非,把问题找准,把需要整治的病灶找到位。
此次蓝天立调研的第一站,是有着“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之称的河池市。
河池市是世界罕见的多金属群生富矿区,境内仅锡储量就占全国总储量的三分之一,铟储量名列世界第一,锑、铅、锌储量位列全国第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重金属污染尤为突出,一度成为当地顽疾。
2016年,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河池市矿山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刁江流域重金属污染。
2021年,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广西开展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广西部分区域尾矿库、废弃矿山、历史遗留废渣等污染治理不到位,周边环境风险依然存在。
其中点名提到河池市。“河池市南丹县大厂镇多处废弃矿井存在环境风险”“一些冶炼企业历史遗留旧址治理不力,河池市金城江区金河冶金化工厂旧址污染治理项目仍未完成”“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6座化工厂历史遗留旧址土壤治理项目有2处旧址监测井水质超标”等。
上述问题的整改时限是2025年6月底前。
2023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发现,河池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遗留问题未得到有效整治,刁江流域水质重金属时有超标。
近一个月以来,广西省级党政一把手先后前往河池。
4月10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专题研究部署涉重金属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工作,次日,他就赴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实地督导检查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工作。
陈刚提到,河池市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发展有色金属产业优势明显,但目前大多处在产业链中低端,涉重金属环境风险较大,要敢于直面问题,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
此次调研,蓝天立也到了河池市。
蓝天立先后前往金城江区洞口冶炼厂、南丹县拉么综合选矿厂马鞍山分厂尾矿库,冒雨察看废弃场地处置以及尾矿库渗水问题整改情况,听取河池市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除了河池市,蓝天立还到了百色市。他提到,“河池市、百色市废弃矿区数量多、分布散,有一定整治难度,不能一蹴而就,但更不能视而不见。”
他说,当前广西已全面入汛,尾矿库在汛期内风险隐患增大。
河池市、百色市要坚决摒弃躺平心态和“等靠要”思想,提高担当作为的积极性,想办法、出实招,切实做好已发现问题整改;
要全面排查、溯源定位,建立各部门齐抓共管机制,统一监管清单,彻底解决风险隐患“查不全”“搞不清”等问题;
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指导下制定短、中、长期管控方案,开展全面、综合、系统治理,分阶段管住风险、科学施治、解决问题。
今年4月,河池市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及其他环境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全面启动。
4月17日、5月8日,河池市先后召开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会暨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及其他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及其他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
当地提到,要动真碰硬推进问题整改;真刀真枪推动问题整改;严肃追责问责,纪检监察机关和“公检法司”要主动介入,查保护伞、查利益链、查涉黑涉恶;对污染问题,出手要硬、要狠、要快、要准等。
截至4月底,河池全市累计出动人员6300多人次,排查企业或场所共3152家。预计5月上旬完成辖区内环境风险隐患问题查缺补漏工作。
欢迎下载“北京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