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屈旨盈在波士顿马拉松的终点线张开双臂时,她的身影叠印着无数普通跑者的影子——

那些在晨光中独自出发的人,

那些在枯燥训练中与自我对话的人,

那些在赛道上坚持与自己较劲的人

但这位前体操运动员的跑步轨迹又颇为特别:从日复一日肉体打熬淬炼的体操生涯中走出来,踏上跑道,从爱好走向特长,从全职回到业余,这种看似倒退的选择,反而让她找到了竞技体育中最难得的平常心——“尽力做好自己,以及跑得开心”。

而今,35岁的她是香港一所小学的老师,有过体操垫上被镁粉包裹的童年,有过曾为了东京奥运达标全力冲刺却终不能得的遗憾,也在放下执念后,这个赛季接连收获半马、10000米、5000米PB,更是在名古屋女子马拉松刷新了6年前定下的PB目标——02:43:46,汗水折射出她这一路走来的多重光谱:坚持与松弛、进取与平和、竞技与日常。


种子破土,大多时候就是一瞬间。

属于屈旨盈的这一瞬,发生在2025年的名古屋女子马拉松。“其实2023东京马拉松跑了02:45:23后,我真是觉得已无可能全马再PB,以245来完结全马成绩都好满意了。”

今年,她特意没有报名东京马拉松,而是把目标赛事定在了心心念念的名古屋女子马拉松,“想要感受一下women power的氛围,跑一场自己想跑的比赛。特别向往在名古屋巨蛋冲过终点线,在室内冲刺换衣服,就不用挨冻了。”

3月中旬的名古屋,9-11度的宜人气温中透着几分料峭,如果忽略恼人的风的话,这算是个适合创造PB的天气。



开赛前,屈旨盈在许愿墙贴上了自己的目标成绩。那时她还无法预知,冲线的巨大的惊喜在等着她。

起跑后,她很快融入一个四人集团,配速比计划快了5秒,但步频却异常轻盈。5公里处,两位选手突然加速突围,剩下她和另一位跑者继续以稳定的节奏向前推进。10公里过后,风的确有些大,速度跌至4分配,后来才知道那是个隐蔽的缓坡。这个意外让屈旨盈心头一紧,但她很快调整呼吸,将注意力重新拉回正轨。

01:21:29,通过半程计时点后,她在心里默念着,“真正的比赛现在才开始。”二月连续两周跑出119-120的半马成绩,让此刻的她心里多了份底气。她不再关注配速,全神贯注于当下的奔跑感受,跑好每一步。每5公里经过官方计时点确认仍在目标区间内,心里越发踏实,肌肉也配合默契,顺利来到30公里处。

正如赛前预料,这场全女马拉松采用分段起跑,很难找到配速相近的伙伴,加上参赛人数有限,大部分路段都需要独自应对,她最担心的,是跑错路线,往往要跑到转弯处才能确认方向,最后12公里完全是在独自顶着风跑。35公里后,熟悉的抽筋预感开始在小腿肌肉里蠢蠢欲动,她立即调整发力方式,尽量用大腿带动,放松小腿肌肉。“集中注意力!靠意志力坚持!你可以的!”这个声音在她脑海中循环播放,像节拍器一样维持着逐渐涣散的心智。

40公里的计时牌显示235时,她心里计算着最后2公里只要保持4:30的配速就能PB。但抽筋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直到跑回巨蛋前最后一个计时点显示241,知道只剩最后几百米,PB近在眼前却不敢有丝毫松懈。而后冲进巨蛋看见243的计时牌,终于可以全力冲刺。



屈旨盈绽放笑容跑完最后一段,高举双臂做出标志性动作冲过终点——“成功了!”

接过完赛奖牌时,屈旨盈才回过神来,赛前一周突如其来的脚伤险些让这次远征泡汤,而回溯到去年10月崴脚后停跑休整的那段日子,“这个赛季先遭遇严重扭伤,康复后却接连刷新半马、10000米和5000米PB,再全马PB。”

“我觉得是有幸运的成分,因为之前也是这样练的,但就是没有出成绩,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就出了,可能蛮顺的,”这是她未能料想到的赛季结局。“终于做到了6年前同教练一齐定下的目标,245以内。”


人生至此,如果让她自己来拍一部讲述屈旨盈故事的电影,她会想把哪一个画面放在电影的开端?

或许还是要从幼年的体操生涯讲起。

4岁,还是懵懂的年纪。那时的香港,幼儿兴趣班的选择远不像今天这般丰富。妈妈带着屈旨盈推开体操馆的大门时,没想到这个偶然的决定会改写孩子的人生轨迹。从那时起,彩色蜡笔和洋娃娃被绷带和镁粉取代,放学后的时光都在高低杠与平衡木之间流转。

一练就是十余年,苦字当头,每周练习5-6天,每日训练时长至少4小时,这般节奏一直持续到高中。问及坚持的动力,她的语气突然变得犹疑,"我现在也说不清,可能就是对运动的执着?一直想突破自己,挑战自己。”

这种近乎执拗的本能确实带来了回报。2005年全港学界体操比赛的领奖台上,屈旨盈接连摘下中学女子高级组跳马、高低杠银牌和全能铜牌。

进入大学后,屈旨盈从体操队退役,想要专心读书。跑步,始于偶然的念头,“就像很多女生一样,想要去运动一下,减肥,也没有特别的目标要做到什么。”

机缘巧合加入校越野队后,她发现自己总被甩在队尾。但奇妙的是,那些年复一年在体操垫上培养的肌肉记忆开始苏醒——她的身体似乎比意识更懂得如何适应新挑战。或许就像小时候第一次做后空翻时那样,身体总比大脑先找到正确的角度。

现在,她的裁判变成了跑道终点的计时器。体操房里"再来一次"的苛求,在跑道上化作了"跑完就好"的执念。

“我没有觉得自己有天赋,但我是努力的,就很想把它跑完,跑完就好。”


但真正开始享受跑步,是工作之后才生出的心境,“就觉得只有工作好像人生有点乏味,要找一些东西给自己一点力量,一点色彩,所以就去跑步。”

香港大埔的清晨四点多,路灯还未熄灭。10公里晨跑结束后,她要横跨半个香港,前往屯门的特殊学校开始一天的教职工作。这段路程,足够很多跑者完成一次长距离训练课。

跑步带来的改变是缓慢而确凿的。成绩是最直截了当的正向反馈,推动着屈旨盈练得更勤,跑得更快。旁人随口的一句“跑长跑都要去跑一场马拉松”,让她在2016年东京马拉松的报名页面上摁下了确认键,第一次报名即中签。

“那时候没有概念,跑完也不是很辛苦,教练就说‘我应该可以在马拉松上更上一层楼’。”回忆起东京首马,3小时21分的成绩单像是一份意外礼物。自此,跑步不再只是调剂生活的色彩,它正在重新定义这个前体操运动员的身体认知。

首马321的佳绩,一年之后就被刷新至247。但屈旨盈清楚,想要再进一步,需要投入更多专业训练时间——这对一个特殊学校的体育老师来说,几乎是奢望,她没有更多的暇余时间。

2018年和2019年,屈旨盈连续两年登上香港女子马拉松排名第一的位次。但这个成绩背后,她并没有宏大的职业规划。“其实我只是想进步,想看看自己的潜能有多大,比如10公里比赛,我只想尽可能在40分钟内不停地跑,享受每一刻的摆动。”



为了亚运这次机会,屈旨盈在跑鞋上写下——你这个跑得很快的疯婆子,亚运2018,加油,坚持。

2018年,遇上几位长跑好手没有跑马拉松的情况,屈旨盈以香港女子马拉松排名第一的大众选手代表香港出战。她在裹挟着潮湿热浪的风中完赛。3小时开外的成绩并不亮眼,但冲过终点线时,某种前所未有的悸动在心底炸开——这是她第一次以田径运动员身份代表香港参赛。

直到2019年,屈旨盈仔细思量许久之后做下决定,成为一名全职跑者。理由很简单————她想达标东京奥运会。与教练再三沟通后,此前里约奥运会的达标门槛2小时45分,与她246的全马PB成绩作比,似乎并非遥不可及。

但那时谁也未曾料到,一场即将席卷全球的疫情正在酝酿。

2020年春天,香港的体育场馆陆续关闭。屈旨盈的训练日志突然变得支离破碎——海滨公园的步道甚至山坡替代了训练场,家里瑜伽垫上的核心训练取代了健身房。

与此同时,东京奥运会宣布延期,达标标准随着那两年女子马拉松成绩的狂飙突进,骤然提升到02:29:30。这个数字像一堵高墙,将无数像屈旨盈这样跃跃欲试的选手挡在门外。国际田联的赛事日历一片空白,但越是渴望PB,她越是将包袱担在心头,每一场都想在246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每一场却都力所不能及。

短暂的全职跑者生涯里,摆在她面前的困难一茬接一茬。

要如何在这样巨大的遗憾面前自我开解?

在被迫按下暂停键的日子里,她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深植于心的竞技执念。疫情终止了她的奥运梦,却也给了她一个重新认识跑步的契机。

东京奥运结束后,屈旨盈为曾画上休止符的教师生涯按下重启键,她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教数学与体育,也带校田径队一起训练。

12小时的教职工作(含通勤时间)填满了她的工作日,甚至周六偶尔也需要拨出时间来工作,每周5-6次的高频次训练,都集中在每日下班后的夜跑和周日的长距离课。面对这样的日常,她笑言:“每份工作都会有它的压力,但对我来说,老师的工作是喜欢的,对小孩也是喜欢的,所以就还好。“

像种子落入土壤里,跑步也从生活的中心,回到了它最初的位置,倾尽全力或举重若轻,着力还是不着力,得还是不得,她找回了平常心。

就如同今年跑自己的第一场波马,在名古屋马拉松完成02:43:46的PB后,这次,她只带着一颗“体验者”的心。

霍普金顿镇的晨风掠过起跑线时,屈旨盈褪下了那件皱巴巴的一次性雨衣。4月的波士顿马拉松,站在起点,云层裂开的缝隙里,阳光像黄铜号角般骤然响起。她冲出起点,沉默着加速,赛道旁喧嚣起伏的加油声,一浪盖过一浪。

这是期待已久的复活节假期。她带着母亲跨越12个时区,从香港的钢筋森林来到波士顿郊外这个以起跑线闻名的小镇。




趁着放假,屈旨盈带着妈妈飞出亚洲,跑向波士顿。

韦尔斯利学院的尖叫隧道如期而至。这条由大学生组成的声浪长廊,分贝数常年维持在120以上。屈旨盈举着手机穿梭其间,镜头里掠过年轻的面庞,即便是最严肃的跑者经过这里,嘴角都会不自觉上扬。

02:51:40,当屈旨盈冲过博伊尔斯顿街的终点线时,她意外地成为了今年波马赛道上的中国最快女跑者。这个成绩比她几周前的PB慢了近8分钟,但数字此刻已经无关紧要——她的手机里存满了沿途的加油站、路标和陌生人的笑脸。

眼下,屈旨盈还是会在工作结束后完成制定的每日训练计划,不论晴天雨天,无畏炎热冷酷,若是赶上台风天,也仍会转到室内跑步机上完成训练。此外,她亦会在每年10月进入赛季后,针对万米至全马不同距离的目标赛事尽全力去冲击好成绩。

但更多时候,她视跑步为每日收工后唯一可以令自己放松的机会——

“现在跑步的心态最紧要的是开心,开心才可以继续跑下去,”她把跑步的生命看作是一位阿婆,“很长寿,可以跑得很耐、很长,未必很快,但它可以伴随着我,延续我的生命。”

本条内容创作团队

作者:viuviu

编辑:槠洲/默默

制作:小春

图片:受访者提供

投稿、应聘兼职作者,请联系

womenrunning@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