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2日讯 聊城市茌平区韩屯镇通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盐碱地上创造出一套极具创新性的“建、管、用”模式,昔日贫瘠的盐碱地正逐步变成肥沃的高产田。
“通过现场情况来看,小麦长势很不错,今年应该还是一个丰收年。”在韩屯镇的一处田埂上,农技人员与种植户正在查看小麦生长情况,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
然而在此之前,这里一直饱受盐碱的侵蚀,导致大量土地撂荒。韩屯镇小屯村种植户陈庆利回忆说:“原来咱这个地白茫茫一片,净些盐碱,种啥啥不长,费劲种一年地,麦子也就打五六百斤。”
为解决盐碱地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韩屯镇开展5.83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新建8座泵站、64座机灌站、铺设6.4万米灌溉管道,通过引入黄河水实现“盐随水走,碱随水排”,推广“济麦22”“山农16”等耐盐碱品种,在“改地、改水、改种”系统工程同步推进下,韩屯镇数万亩盐碱地实现“破碱重生”。
聊城市茌平区中泽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洪燕说:“我们合作社有一千多亩地,现在的产量一年两季粮食能达到每亩一千三百公斤左右,比没有改良之前能增加六百斤,平均的亩效益增加400元左右,盐碱地的改良,让我们合作社的农户确确实实得到了实惠。”
为持续提升农田建设水平,2024年,韩屯镇对镇域内2万亩高标准农田再次进行改造提升,重点依托“科技+服务”的管护模式,让田间管理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韩屯镇党委书记孙朝阳介绍:“我们新建水利设施、推广喷灌技术,让7.3万亩耕地‘旱能浇、涝能排’;我们还组建了上百人的管护服务团队,提升农田管护水平。”
韩屯镇通过“高标准农田+社会化服务+农业企业”,实现粮食耕作规模化、机械化,带动亩均增产20%。
“给我们修了生产路,打了机井,上了喷灌,建了‘五情’中心,咱们这个‘五情’中心能够监测病虫害、气象、地里的含水量,收集的数据比较全,以前一个人管几亩地,现在一个人可以管几十亩地。”韩屯镇王桥村种粮大户王教兴高兴地说。
如今,韩屯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覆盖全镇7万余亩耕地及所有网格村,获得聊城市耕地保护激励乡镇荣誉称号,昔日的盐碱地已蜕变成了“新粮仓”。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提高农田建设水平,向‘吨半粮’迈进,同时依托镇域农业企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持续升级。”韩屯镇党委书记孙朝阳表示。
闪电新闻记者 左新新 张思琦 茌平融媒 魏蕾 桑鹭鸣 聊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