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很多家长在后台问:想给孩子做心理咨询,有推荐的咨询师吗?
根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3)》,中国青少年(12~18岁)抑郁检出率为 24.6%。学生群体普遍面临学业压力、未来职业规划的不确定性,以及人际关系的挑战。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亟需得到关注和重视。
01我什么时候该为我的孩子找一位咨询师?
所有的孩子,都会时不时地遇到困难。如何知道什么时候该带自己的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呢?
结合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以下 8 个迹象表明孩子可能需要心理咨询:
▨ 情绪持续低落超过 2 周:
长时间情绪低落、易怒或哭泣,且无法被安抚,可能是抑郁信号;
▨ 对所有活动失去兴趣:
突然对曾经热爱的游戏、朋友或学习毫无兴趣;
▨ 社交回避或恐惧:
拒绝和同龄人玩,甚至害怕上学;
▨ 反复出现身体不适但无医学原因:
如频繁头痛、胃痛,检查却无问题,可能是情绪问题的躯体化表达;
▨ 行为「退化」:
如已经能自理的孩子突然尿床、粘人;
▨ 注意力骤降或学习困难:
成绩突然下滑、无法集中注意力;
▨ 过度自责或低自尊:
常说「我什么都做不好」「大家讨厌我」;
▨ 自伤或谈论死亡
如划伤手臂,或反复说自己「不想活了」。
*注意:如果孩子出现这条,请拨打当地的紧急救援电话或心理健康热线,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其他情况持续 2 周以上,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
02如何与孩子进行对话
如果做心理咨询不是您孩子的主意,应该谨慎和孩子的对话。
「父母能做的最具破坏性的事情之一,就是用治疗来威胁孩子,或者让他们觉得自己有问题,所以才需要咨询师。」美国心理治疗师 Haley Neidich 说。
她建议将咨询/治疗视为给孩子的一份礼物,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且父母也应该考虑去接受咨询/治疗,以使他们的孩子的咨询/治疗过程更顺利。
父母应当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感受到自己是咨询过程的一部分。建议与孩子讨论「他们可能喜欢的咨询师类型」。例如,孩子可能想要一位属于特定性别的咨询师。
孩子们需要愿意参与咨询/治疗,这样才能获得有效、积极的体验。
03父母应该参与到什么程度?
作为父母,在心理咨询/治疗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父母应该参与的程度,往往取决于孩子的年龄、议题以及与父母的关系。
某些类型的治疗,例如针对儿童创伤的创伤聚焦认知行为疗法,将父母作为治疗方式的一部分纳入治疗。在其他情况下,如果孩子表现出行为问题,父母可能会在没有孩子的情况下参加一些治疗课程,以学习如何支持孩子。
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十几岁的青少年),父母在咨询/治疗过程中的参与度通常较低,「他们甚至可能会尝试与咨询师交谈,或向孩子询问咨询的情况,但这样做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父母应该给孩子空间来发展他们自己的治疗关系,并在治疗过程中保护隐私。」Neidich 说。
作为父母,你想知道你陷入困境的孩子在治疗中的表现如何,这是可以理解的,但除了安全问题之外,咨询师有责任对你孩子所说的话保密。
你的孩子能够信任咨询师对他们所说的话保密,这是「咨访联盟」的一个关键部分——这也是让父母和孩子学习定义界限的好方法。
04在哪里寻找咨询师
我们是简单心理,致力于提供专业、高质量的一站式心理健康服务。简单心理在心理行业深耕10年,建立行业规范与标准,用户量及口碑业内第一,引领并见证着行业发展。至 2024 年底,简单心理在全球 117 个城市,拥有 2000+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健康工作者,已为超过 300 万人次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简单心理是国内唯一参照美国心理学会(APA)标准对咨询师进行入驻筛选的心理咨询平台,我们全方面评估20项核心专业能力和执业能力,确保心理咨询师接受过长期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培训、具备优秀的价值观和伦理。平均每100份入驻申请中,仅1位能够顺利入驻。
简单心理平台上有许多擅长「青少年心理」议题的专业咨询师,能够为孩子提供专业且真诚的帮助。
可以通过下载简单心理 APP 轻松获取专业心理服务,在心理咨询预约界面选择「青少年」版块即可筛选合适的心理咨询师。
再次温馨提示:在预约前,需要确保孩子是自愿来参加咨询,这样才可以保障咨询效果。
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将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