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一场关于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深度对话在青山绿水间展开。《中国中医药报》社社长陆静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健康旅游专业委员会会长朱桂祯,在璧山区卫健委主任唐应容、区中医院党委书记卢延淑陪同下,深入调研璧善堂中医馆。这座扎根乡村的大型中医馆,以其"汇聚华夏明医,弘扬中医文化"的初心情怀,赢得调研组"最美乡村医馆"的赞誉。





青砖黛瓦间,药香氤氲处。调研组穿行于医馆庭院会所式诊疗空间。当陆静社长问起创办中医的初心时,“中医救了我的生命”,创办者动情的说。"我们想打破医院的冰冷感,让患者在鸟语花香中实现身心同治。"不同于传统医疗机构,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中医明医。医师简介栏里,既有传承百年的家学渊源,也有扎根基层数十载的临床积淀。诊室窗外延展着古色古香的中式后花园,候诊区茶香与书香交织,处处彰显着"以人文本"的中医温度。





"如何确保民间中医的诊疗水平?""在乡村振兴中怎样定位医馆发展?"陆静社长细致询问每个细节。当得知医馆开业之前若干年寻访民医,并计划建设医艺养结合中心,民间中医药文化研学基地时频频点头:"民间资本注入中医药事业,既盘活了传统医学资源,又为基层医疗注入活力。如果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中医药振兴发展必将星火燎原。"





朱桂祯会长参观后感叹:"这里既有国际化的健康管理理念,又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中医文化基因,正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生动注脚。"调研组特别关注到,医馆在开展肿瘤康复、慢病管理等特色诊疗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种社区义诊活动,定期举办太极养生、节气药膳等公益活动,让中医药文化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



唐应容主任现场介绍,璧山区已将中医药服务纳入乡村振兴整体规划,正以璧善堂为示范点打造"十五分钟中医药健康圈"。卢延淑书记则透露,区中医院将与医馆建立双向转诊机制,让优质医疗资源在城乡间顺畅流动。



临别时,陆静社长在岐伯雕塑前驻足:"中医药的传承发展需要更多像璧善堂这样的实践者。当千年智慧遇见现代管理,当民间力量邂逅政策东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间最美医馆,更是中医药振兴的基层样板。"



璧善堂负责人表示:璧善堂人将坚持初心,秉承“以人为本,善良仁爱,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核心价值观,努力“弘扬中医,德惠于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