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为我们辛勤付出,对于子女而言,母亲的健康一定是我们做子女的最大心愿。每一位女性成为母亲的过程都离不开子宫的功劳,可是产后并发症也让妈妈们烦恼不已,这也是母亲们的特殊健康问题,本期科普我们来谈谈如何防止盆腔脏器脱垂,别让它成为妈妈们的烦恼。



“盆腔脏器脱垂”,这个词对于许多女性来说,既陌生又可怕。我们可以将盆底肌群想象是身体里的“吊床”,当这群肌肉出现问题,盆腔内的脏器如子宫、膀胱、直肠等就会发生移位或者功能失调,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症,以盆底器官脱垂较为常见。盆底器官脱垂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影响的疾病,妊娠、分娩、年龄增长是其最主要的原因,肥胖、慢性咳嗽和便秘等也是常见的诱因。

如何防治?

一、非手术保守治疗

1、生活方式干预

避免重体力劳动和运动,保持适当的体重,防止便秘,避免长时间憋尿等不良生活习惯,同时,戒烟戒酒,少喝碳酸饮料。

2、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

凯格尔运动是产后康复的“明星”运动,简单易学、效果显著,每天坚持就能有效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可改善与脱垂相关的不适和症状。

3、佩戴子宫托

根据脱垂性质及部位,选择合适型号的子宫托,可改善与脱垂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4、盆底肌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磁刺激。

电刺激治疗可快速缓解症状,但治疗效果不持久;而生物反馈治疗可使盆底肌自我主动收缩,提高盆底肌自我锻炼的有效性。因此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磁刺激具有无创、安全、无副作用,不会引起疼痛且无交叉感染的特点。

二、手术治疗

对于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或者物理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经阴道手术、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可根据脱垂的种类、部位及程度个性化定制具体的手术方式。

三、治疗原发疾病

一些引起腹压增加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长期便秘、鼻炎等都会明显增加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可缓解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产后是盆腔脏器脱垂的高发期,因此,产后康复尤为重要。产后42天,妈妈们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盆底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早科学防治。

盆底健康,是每一位妈妈都应该了解的“课题”,科学保养、及时就医,祝妈妈们成为更有“底气”的自信女神。(撰稿:余迪迪 初审:叶和义 终审:蒋卫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