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岚台海洋珍稀生物保护及利用发展论坛在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举行,两岸科研机构、企业代表与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共筑蓝色梦想——海洋珍稀生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共谋海洋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之路。
加强两岸生态保护协作,对维护中国鲎、石珊瑚等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意义重大。本次论坛旨在搭建两岸智库交流平台,凝聚保护共识,探索建立创新模式,以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共同开启两岸海洋保护合作的新篇章。
论坛期间,与会代表共同签署了《岚台海洋珍稀生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共同倡议书》,明确强化科学保护、规范资源利用、深化两岸协作、推动公众参与四大行动方向,为今后的合作与保护工作指明了具体路径。
在主旨报告分享环节,两岸代表聚焦前沿成果,共话保护与开发,为两岸海洋经济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次论坛主旨报告环节共有10名两岸代表作主题演讲,涵盖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创新等领域。其中,平潭特色资源开发备受关注,《平潭海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平潭岛海域渔业资源现状》等报告系统梳理区域海洋资源家底,为生态养殖与产业升级提供科学依据。此外,中国鲎保护也成为两岸代表分享的热门话题。
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工程师陈志在《中国鲎规模化繁育与资源养护技术》报告中披露,经过十余年技术攻关,该所已突破中国鲎规模化繁育关键技术,实现4至5龄苗种稳定培育。“下一步,我们计划将大规格苗种投放至海区进行生态修复,这对物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陈志表示。
台湾中山大学海洋永续推动研究中心研究员施宜佳则以《台湾海峡三棘鲎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为题,系统阐述了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依托论坛搭建的学术交流平台,两岸代表可就珍稀物种保护开展深度对话,共同提升相关研究的系统性与实践成效。”施宜佳说。
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副院长陈铭指出,平潭因台而设、因台而特,在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中肩负着特殊使命。论坛旨在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通过技术共享、人才互通、联合研究,推动海洋珍稀生物保护取得突破,并探索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平衡的新路径。接下来,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将通过举办不同主题的海洋资源保护论坛、联合考察、学术交流会等活动,推动两岸海洋保护事业迈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高质量发展。(陈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