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空军基地里飘着一股焦糊味,三架价值2.5亿美元的阵风战斗机残



骸还冒着青烟。巴铁兄弟的歼-10C挂载着中国造霹雳15导弹,在克什米尔上空给全世界表演了什么叫做"外科手术式空战"。这事儿可把五角大楼急得跳脚,您猜怎么着?他们发现自家吹了十年的AIM-120D导弹,原来是个"西贝货"!

话说2014年美军宣布列装AIM-120D时,那牛皮吹得震天响:160公里射程、双脉冲发动机、智能抗干扰。结果今年五角大楼审计报告曝光,这款导弹压根没装双脉冲发动机,射程实际不到80公里。这就好比相亲时说自己一米八,见面才发现穿了十公分增高鞋垫。更绝的是,这套把戏愣是忽悠得中国军工所当真了,闷头搞出个射程200公里的霹雳15,直接让美国空军参谋长查尔斯·布朗承认"必须加速研发下一代导弹"。

要说这霹雳15的绝活,得从去年珠海航展说起。当时有个印度军事记者凑近展台,拿游标卡尺量导弹尾喷口,突然"哎呦"一声——这发动机怎么有两道环形缝?内行人都懂,这就是双脉冲发动机的"命门"。简单说,这技术就像给导弹装了两个油门,第一个油门推着导弹窜到4马赫,关机滑翔省油;等靠近目标了,第二个油门突然点火,末端冲刺时还能玩出15个G的蛇形机动。您想想,战斗机做9个G机动都得把飞行员压得满脸通红,导弹这最后一哆嗦,任你阵风还是台风都得变抽风。

今年初巴铁兄弟在边境搞演习,故意放消息说枭龙挂的是老式导弹。印度空军信以为真,派阵风贴着实控线挑衅。结果歼-10C从200公里外齐射霹



雳15,预警机数据链实时更新目标位置,导弹飞到半道还能切通信频道防干扰。最损的是,霹雳15的主动雷达开机后,印度飞行员耳机里突然响起字正腔圆的英文提示:"您已被锁定,建议弹射逃生"。后来残骸照片显示,导弹直接钻进了阵风的菊花,法国人引以为傲的频谱电子战系统,在咱的氮化镓雷达面前成了聋子的耳朵。

要说美国人现在多上火,看看他们的军工复合体就知道了。洛马公司去年偷偷重启尘封二十年的流星导弹项目,想把冲压发动机技术捡回来。可问题是霹雳15用的双向数据链,能把预警机、无人机、甚至地面雷达都编成一张天罗地网。这就好比打麻将,咱这边四个人互相看牌,美军还搁那单打独斗。最近F-35在琉球周边晃悠,歼-20根本不用开火控雷达,靠霹雳15的数据链共享就能"隔山打牛"。

更绝的是霹雳15的"智能学习"功能。去年台海演习,导弹打移动靶船时突然遭遇强电磁干扰。结果导引头自动切换成红外+雷达复合模式,硬是顶着干扰把靶船指挥塔削成了秃顶。现场的技术员后来透露,这导弹的AI算法师承阿尔法狗,专门研究过如何破解箔条干扰。现在霹雳15生产线上的老师傅都说:"咱这导弹打出去,就跟外卖小哥送餐似的,顾客躲哪个胡同都能找着门牌号。"

不过最让美军脊背发凉的是霹雳15的"下饺子"速度。成都飞机设计所的王总工去年喝高了透露,现在一条生产线月产能顶美军三年产量。您算算,美军现有AIM-120库存不到2000枚,咱们光南部战区库存就能让每个飞行



员分到20枚。最近琉球方向的鹰击21反舰导弹演习,眼尖的军迷发现,霹雳15居然能跟反舰弹玩"跨界联动",这摆明是在演练"空海一体战"。

要说这背后的军工故事,得提天箭科技那帮"技术疯子"。当年研发氮化镓发射机时,总工带着团队在实验室睡了三个月,最后用高压锅改造出真空腔体。现在他们的固态发射机体积比可乐罐还小,功率却顶得上老式雷达车。更绝的是成本控制,霹雳15的导引头造价只有美军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气得雷神公司工程师直骂街:"中国人是不是偷了炼金术?"

看着印度阵风冒着黑烟栽进克什米尔山谷,忽然想起二十年前王伟烈士那架被撞的81192。如今咱们的飞行员坐在歼-20里,看着头盔显示器上跳动的霹雳15参数,再不用"撞机"这种悲壮的方式守护领空。这枚修长的白色导弹,装着的何止是炸药,分明是中国军工从望尘莫及到并驾齐驱的逆袭史诗。下次再有外机挑衅,咱们大可以优雅地提醒:"注意保持安全距离,本区域特产霹雳牌快递,时效精准,概不退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