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华新镇人大始终将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以代表履职为纽带,以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推动一项项民生实事项目从“规划图”变为“实景画”,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千家万户。

新谊河:从“脏乱土坡”到“活力绿带”

曾经的新谊河华新段杂草丛生、黄土裸露,周边居民对滨河景观与休闲设施的渴望日益强烈。这一诉求被区人大代表马爱萍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时敏锐捕捉。经过深入调研,她发现“新谊河景观提升项目”因征地协调问题陷入停滞,便迅速撰写《关于加快推进新谊河(华徐公路—新通坡塘)河道整治工程的建议》,提交区人代会。建议很快得到回应:多部门协同发力,力争2024年10月底前完成全线工程。“新谊河景观提升项目”作为华新镇民生实事项目,同时由镇人大全程重点监督推进。



从方案优化到施工落地,镇人大组织代表、职能部门及施工方多次座谈,提出增设公厕、贯通步道等建议,确保建设方案更贴合民意。如今,1.9万平方米的新谊河绿带焕发新生,彩色步道蜿蜒,篮球场与凉亭错落有致,昔日“脏乱土坡”蝶变为居民健身打卡的“人气地标”。“家门口就有休闲场所,别提有多舒心了!”附近小区居民吕阿姨的感慨,道出了群众的心声。

“瓶改管”:助推便民用气 提升安全底气

如果说新谊河改造美化了“面子”,那么“瓶改管”工程则夯实了民生的“里子”。过去,华新镇老旧小区居民常为“扛煤气罐上楼”犯愁,安全隐患更是一块“心病”。区、镇人大代表在走访中收集到群众对天然气入户的强烈呼声,随即推动镇政府将“瓶改管”纳入民生实事项目,镇人大连续两年将其作为重点监督事项。



通过集中视察、季度走访、主席团会议跟踪监督等机制,工程进度被牢牢锁定。截至2024年,890户管道铺设已完成,居民申请即可通气;今年268户改造正有序推进。从“扛罐上楼”到“一键通气”,这项工程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心头难”,更以安全便捷的服务提升了幸福成色。

健全机制:让民主监督贯穿民生实事全周期

民生实事如何办到群众心坎上?华新镇人大的答案是:以机制创新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镇人大创新民生实事“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从项目征集、候选、票决到监督、评议,人大代表全程参与、人民群众全程发声,项目进度接受动态监督。面子美了,里子暖了,居民们的点赞才是检验民生实事项目的标尺。

民之所望,便是施政所向;民之所盼,终成美好现实。未来,华新镇人大将持续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更多民生实事项目从“纸面”落到“地面”,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资料:区人大办

编辑:朱人杰

责任编辑:李艳丽(首席)

终审:贾彦秋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