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中国商务部如同往日一样举行例行发布会,不过这一天的发布内容却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震动——中方证实将与美方在瑞士举行高层会谈,讨论关税问题。

外交部发言人对此表示,美方近期不断的表示,希望同中方进行谈判。这次的会谈是应美方的请求举行的。中方坚决反对美国滥施关税这一立场没有任何变化。同时我们也多次说过,中方对对话持开放态度,但任何对话都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任何形式的施压、胁迫对中国都是行不通的。



特朗普(资料图)

在中美谈判前夕,特朗普改口了,他表示,只要在瑞士的会谈取得积极成果,他将考虑对华降低关税。这一态度,无疑是对中美达成协议的一种期盼,但同时也暴露了特朗普的不自信,这回的首轮接触谈判,胜负或许已经分出来了。不过作为这次的美方代表,美国财长贝森特则冷静地指出,这次中美高层会晤更像是为缓和气氛、重新打开对话的大门,而不是要立刻签署什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这样的低调表态与特朗普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中方商务部在回答记者问时特别指出:“美方高层近期不断就调整关税措施放风,并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希望就关税等问题与中方谈起来。”“中方对美方信息进行了认真评估。在充分考虑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国业界和消费者呼吁的基础上,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进行接触。”这下在全世界面前,把特朗普的老底给揭了,为了保住面子,他自然急于反驳。然而,只要我们回顾过去一个多月的历史,就不难发现,着急谈判的一方就是美国。



贝森特(资料图)

美国财长贝森特还放出了一个消息:美国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将不被允许参与到这次中美磋商当中。彼得·纳瓦罗,美国政府所谓“对等关税”政策的具体制定者。虽然美国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关税的单边霸凌行为最终由总统特朗普拍板决定,但真正主导关税战的,正是这个幕后黑手纳瓦罗。早在十几年前,他就曾出版过《即将到来的中国之战》、《致命中国》等渲染中国威胁论的书籍。

美国这相当于把“对华强硬的鹰派”排除出局,美方此举,难道是在向我们释放善意?但事情没这么简单。表面上是“换人”,其实背后是美国内部不同主张在掐架。财政部长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偏向务实,认为应该回到谈判桌。而像纳瓦罗这样的人,则更倾向于继续用关税对中国施压。两派分歧已久,这次谁上谁不上的安排,其实就是一次内部妥协。另外,由特朗普亲自提名并任命的的美国驻华大使戴维·珀杜,在《华盛顿观察家报》上发文鼓吹中国威胁论,妄称中方“对战争越来越积极”。



彼得·纳瓦罗(资料图)

特朗普急于将纳瓦罗这一不稳定因素剔除出局,其核心意图在于加速推动与中方达成协议,不愿让谈判进程再继续僵持下去。原因在于,关税战对中美双方均无益处,特别是对美国国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堪称灾难。美国劳动力成本高昂,迫使本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得不向海外迁移,众多美企也纷纷选择在海外投资设厂。然而,这些美企虽然在海外进行生产制造,但其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仍在美国本土。这就意味着,它们根本无法规避特朗普所推行的“对等关税”政策。

美国对华经济政策是其印太战略的一部分,指望美方彻底取消对华关税是不可能的,谈判的关键在于双方能达到何种程度的互信,又能在此基础上达成何种共识。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确保可能协议的顺利实施。美国是个畏威不畏德的国家,特朗普更是把出尔反尔当个性,即便美方迫于形势与中方谈判或达成协议,也不代表协议就能顺利推进下去,中美关系就能从此触底反弹。这次的瑞士会面大概率是双方互探底牌和亮明立场,但不管怎么说,双方能迈出第一步已经是难能可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