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剑天涯

前几天的讲座我们聊到了这样一个话题,是关于站位的。

俄乌冲突后,大家可以明显看到2个泾渭分明的挺俄及挺美的阵营。

其实在挺俄挺乌之外,其实还有第三方,持中立,两不偏袒的阵营。

在俄乌冲突中持中间平衡立场的国家有巴基斯坦,印度,巴西等体量不算小,影响力也蛮大的国家。

特朗普上台以后,对乌克兰的政策发生了变化,所以挺乌的阵营其实已经发生了裂痕,而这些变化又将引领一些国家重新选择自己的站位及对俄罗斯,乌克兰的表态。

而印巴局势热起来以后,其实何尝不是一场新的国际站位,国际表态赛。

而这场站位赛之后,其实还隐藏着更深一种层次的国际抉择,国际站位赛。

即中美因为经济或者军事等问题发生分歧和矛盾的时候,一些国家如何在两强之中做何抉择,做何表态。

我们在讲座里其实分析得挺到位,关于印巴的,关于中美的,关于巴基斯坦在2010年之前,其实武器扛精锐使命的一直是欧美系的F-16,幻影,F-86等西方当时的先进战斗机,71年印巴冲突后,随着巴基斯坦精锐空中先进战斗机损失几乎怠尽以后,周边大国紧急援助的歼-6飞机,59坦克等才让巴基斯坦重新站稳了脚跟。

美国需要巴基斯坦的时候,巴方的F-16等先进美式武器从来不缺升级维护,不缺发动机等部件及AIM-120导弹等的补充。

但随着美国撤离阿富汗,印度在美国重返亚太政策中担任的角色分量越来越重,美国从印巴之间玩平衡,变成了更重视和印度的关系,并把军械库里诸如C-17,F-15,F-16,F-18,F-35等在内的先进武器对印度敞开大门,巴基斯坦此时面临的局面就很尴尬了。



F-16印度人拿了以后,可以说巴基斯坦一度引以为傲的空战主力一下就没了秘密可言。

而F-15,F-35对F-16其实是有技术胜势的。

所以由于上面情况的存在及印度还可能采购的苏57选项,所以巴基斯坦引进歼-31/35其实是非常非常正常的情况。

原来在中美夹缝中求存发展的情况,随着巴被美国的“边缘化”,只能引进歼-10CE,歼-31/35E充当精锐空战战力以应对印度的空中威胁。

所以在巴被美国边缘化以后,歼-10CE等中国先进武器开始充当以前由美欧武器的“精锐武器”的角色,其实很顺其自然。

枭龙最开始的项目其实是超-7,它的项目定位其实是二代机的改进型号,在80年代巴基斯坦提出研制需求的时候,是性能比F-16差一丢丢,但价格便宜(巴方当时提出的采购限价赤剑记得好像是600还是700万美元一架了,而当时美国援助的F-16价格其实已经过千万了),巴空军可以大量采购,广泛装备。

巴基斯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离不开美国的经济援助,武器援助,这些援助对巴基斯坦经济的发展,国防的发展很重要,而随着美国改变了南亚政策,一切都变了,所以才有枭龙,歼-10等战机入役的情况。

美国对巴的政策,80~90年代间是挺巴反苏,挺巴制印,而90年代后到2000年间是印巴之间玩中立,搞平衡。

2000年后则由于911反恐需要,巴基斯坦在美的分量得以上升,原先巴空军已显老旧的F-16才获得了升级换代的美国军援叠加包。

而随着美国印太战略,重返亚太战略的出炉,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情况的发生,美国已经有了重视美印关系,更胜于美巴关系的总趋势,所以巴方才会想法破局。

而巴方会怎么破局,采用什么样的路数,讲座群已经简单和大家聊过了,这里由于话题敏感的原因,就不多阐述了。

俄乌冲突中持中立态度的两个国家,打起来了,站位之外又要重新表现站位了。

而标题的鸵鸟二字,其实来自上一文读者的一些流言。

总体反映了个什么样的思路呢?



一些读者认为大量采购防空导弹是鸵鸟思维,巴方可以以攻制攻,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玩大家一起玩儿的戏码。

这些问题赤剑是这样看的。

巴基斯坦国土面积相对印度较小,意味着战略纵深小,如果不重视防御,很容易被印度“一波带走”,毕竟印度的武器规模,军队规模和领土规模是巴基斯坦的几倍。

国土面积小,是劣势,但其实换个角度来说,打造防御圈也相对更容易打造,毕竟在相等防空力量的情况下,投入的装备可以少很多。

巴方的情况,只要能保证不是被印度突然灭国,被像当年东巴一样被突然的突袭,其实在坚持防御一段时间后,是很容易得到周边大国的军事支持,军事援助及政治保护的。

也就是只要不是突然一下暴毙,都有挽救局面的可能,这是其一。

第二也就是同等经费下,投入力量的效率比。

印度对巴基斯坦,目前能稳稳有优势的就是海军,印度不只有双航母,还有相对巴基斯坦而言庞大的水面舰艇,常规/核潜艇部队。

如果巴想着以攻制攻,把同样的经费投入海军方面,其实对目前的印巴态势来说是效率比很低的事。

海军是技术兵种,可进攻可防御,但很需要时间去沉淀,所以百年海军一词,其实并不只说说而已。

你海军的规模,造船业,配套的武器研发,人员培训,海上作战,常态巡航等条例整不清楚,光靠外购十几艘先进战舰充门面,其实和北洋水师没多大区别。

一艘航母,我们先不算人员的情况下,单一艘航母的造价,以美国的10万吨举例,能置办17~26套S-400这个级别的防空导弹,并且这还是一套系统配了多辆导弹发射车,雷达,通信维护车的情况。



如果算上航母所搭载的舰载机和导弹(总价其实和航母的造价相近),采购S-400导弹的数量还能翻翻。

这还只是单算一艘航母的情况,如果算上所配属的护卫舰支及他们搭载的武器,这个数量还得往上翻。

即使按照印度航母的吨位和造价没有美国人那么贵来算,1艘和印度航母相当的巴基斯坦航母及舰载机,大致也可以对等置换13~20套S-400这样的防空导弹。

整个航母舰队的话,大致可以简单兑换30~40套S-400系统。

一套S-400大致可以防御50~78万平方公里的范围(根据所搭载导弹的射程而定,当然配属的导弹射程越来越远穿甲,采购价格越贵),巴方采购2套完成全域防御就绰绰有余了。

所以面对印度咄咄逼人的态势,采购防空导弹所需的经费要远小于投在航母上的,如果有钱一定要投海军,巴方目前最合适的选项也不会是对等的投航母,而是投在潜艇方面。

那如果投在空军方面,又会是个什么样的态势呢?

巴基斯坦还是前面说的问题,国土面积小,国防纵深小,即使把战机数量翻上一翻甚至两翻,领土纵深小的问题其实还是无法解决,并且战机其实是很难24小时全天候在天上待命的,面对印度的海空空中力量突袭,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的组合拳,许多战机面临无法起飞的局面其实还是没发生改变,并且仅仅是战机数量翻一翻的情况下投入的经费就和投航母差不多了,所以也并不是效率比最高的选择。

而如果投远程导弹,玩对等伤害呢?

先不说巴基斯坦其实在拥有核武器以后,一定数量的中远程武器的两弹结合已经能胜任保障国家安全的使命。

投入远程武器,目前还是无法解决,防的问题,无法为后续大国人员及武器的抵达争取到时间。



并且巴的情况和另外一个拥有核武器,国家体量也不大的国家情况不一样,人家对全国的掌控力强,国防形势也严峻,所以本着打蛇打七寸的原则,搞了洲际导弹威慑万里之外的国家让其不敢轻易动弹。

可巴基斯坦面对的是这样的局面么?

明显不是,所以同等的情况下,不论是我们还是巴基斯坦,拥有像样的防空能力,像伊朗一样多挖洞,建立起包括战机在内的多层防空体系,防对手的空中打击和导弹打击才是消费比最高的事。

并且从远水解不了近渴的状态来看,大家觉得几套先进防空导弹不比其他选项,见效快,效果也立竿见影么?

毕竟从时间性来说,就这个选项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最优的军力提升。(本文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