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3家三甲同步官宣
实行5天半工作制
5月7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发布公告称,自2025年5月10日起,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实行5天半工作制。
公告称,自 2025 年 5 月 10 日起医院实行 5 天半工作制。工作日为周一至周五及周六上午,工作时间是上午 8:00 - 12:00,下午 2:30 - 5:00(下午 4:55 截止挂当天号);休息日为周六下午和周日全天,提供假日门诊。急诊科、住院部等科室继续 24 小时服务。
该院有关人员透露,周六上午的门诊医生配置将较以往增加80%-100%。
医院方面表示,公告信息发布后,来自各方的反馈很积极,很多患者对此项措施表示认可,“以往周六上午是假日门诊,开诊数和坐诊医生相对有限,现在周六上午是全面开诊,放号量大幅增加,极大缓解群众周末及节假日就医难题。”
据悉,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之前,广州番禺区另外2所三甲医院,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已率先开展周六上午的全面门诊服务。
实际上,医院在工作强度方面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早的有2018年,国内就已经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等尝试实行5天半工作制。
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为例,该院在2017年7月前,除法定工作日外,医生、护士和后勤行政都要在每周六上午正常上班。
此后,因周末上班严重压缩医护人员休息时间等因素,许多医院纷纷取消5天半工作制,改为5天。
近的则是就在昨天。5月9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新升级周末门诊服务,在周六门诊的基础上增设周日门诊,覆盖大部分专科,包含副主任或以上专家坐诊。增配医技资源,检查当天完成。
02
延长工作时间
医务人员工作负荷进一步增加
工作时间的延长不是单靠一个科室的医务人员就能完成的,还需要检验、超声、药学等辅助科室,信息、医保、医务等管理科室,水电、保卫、保洁等后勤科室的同步支持。
说白了,这意味着所有工种的员工压力都会增加。
事实上,无论是5天工作制还是5天半工作制,在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往往面临着高负荷工作的现状,无法将工作日和节假日彻底分开。
“医学界”此前发起的“2020中国医护执业现状调研”显示,我国有60%以上的医务人员每周工作时间超过了48小时。
此外,《羊城晚报》2024年发起的《医务人员工作时长与工作情况调查》显示,41.68%的医务人员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有15.03%的医务人员每天工作时间甚至超过12个小时。
与此同时,周末休息时间不足也是主流,每周休息一天、一天半的医生占比49.39%。另有4.87%的医务人员处于“全周无休”状态,这部分群体以工作超过10年、职称中级及以上医务人员为主。
《健康报》曾发表评论指出,超负荷工作已经导致许多医生出现了亚健康状态,甚至英年早逝,这种工作模式不仅对他们自身健康不利,对患者的安全也是一个隐患,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我国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但因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按照有关规定,我国医护人员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医院延时服务司空见惯
补贴、补休却难以落地
各路社交媒体、论坛上,大量医务人员都表示周六门诊早已是常态。
相比于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午间门诊”“夜间门诊”“周末门诊”“节假日门诊”等,大家更关注的是压缩休息时间有没有相应的补偿或轮休。
无论是夜间门诊还是周末门诊,医生提供延时服务都应当算作加班。不能将医务人员的辛苦付出视为理所应当!他们是医疗事业的中坚力量,是患者健康的守护者,社会应当给予他们与付出对应的合理待遇。
然而,目前全国并未出台统一的延时服务门诊绩效补贴的执行方法,对于补贴、补休的规定也不完善。
以夜班门诊为例,北京某专科医院的一名医生分享了他们医院的规定:补贴和补休二选一,要么早上晚来2小时,不给钱;要么按一小时35块来计算。他表示35块太少,医院医生都不怎么想去夜间门诊。
周末门诊的诊查费通常会有所增加。还是以北京某医院为例,周末一个号一般 40 左右,周内一个号是 12。
不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表示,医生周末上班,没有额外增加诊查费。
另外,开不开延时服务门诊,还得结合医院诊疗量、患者诊疗需求、医务人员工作现状,以及医院发展定位和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要求等综合而定,而不是“跟风”去开。否则,很有可能会出现事与愿违、事倍功半的结果。
有网友表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实行五天班工作制很大原因也是番禺医疗服务紧张。它是番禺最大的三甲综合医院,番禺地方大,人也多,在社区医院看不好都优先来这里,毕竟进市区不方便且不是定点报销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