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安宁疗护病房,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插着鲜花的床头柜上,空气中浮动着若有若无的花香。护士长韦秀玲俯身为患者整理被角,这是她每天值班查房都会注意的细节,这份工作她一干就是17年。从肿瘤科到安宁疗护病房,这位80后护士长用温柔的力量,在生死交界处开辟出一方充满尊严与温暖的港湾。
01
是破壁者:让死亡更坦然地照进现实
2008年,韦秀玲初到肿瘤科便直面最残酷的现实:晚期癌症患者因剧痛蜷缩成虾米状,家属抓着医生哭求"再救一次"。这是她近距离接触死亡最近的一次,画面里满是悲伤与无奈地冲击。
今年2月安宁疗护病区正式揭牌,这个曾被称作"临终关怀"的领域,在柳州又迈进了一个更新的阶段。
韦秀玲告诉记者,其实医院的临终关怀一直都存在,安宁疗护病区的出现,让越来越多患者和家属能够接受疾病、直面死亡、坦然面对生活变故。
"曾经也有很多家属红着眼眶询问:你们这个病区是不是要我们放弃治疗?"韦秀玲理解这种刺痛——因为在她接诊的患者中,大部分的家属认为安宁疗护就是放弃治疗快速死亡。
但随着病区开设后,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了解了安宁疗护,坦然面对死亡的理念也慢慢被接受,医疗科普知识的传播随着互联网速度也得到了更多人认可,病房里的护理工作顺应时代变化也不断推陈出新。
90岁的莫奶奶被他院被告知还有3天时间,家属便找到韦秀玲,希望莫奶奶可以在安宁疗护病区继续治疗。莫奶奶三个月后离世,一家人在此期间两班倒地守护在老人身边。这个病例,成为病房最有力的"活教材":当儿女看到母亲坐着轮椅参加读书会时,终于理解"不插管≠不救治"的真义。
02
是治愈者:疗愈中让生命更有力量
走进安宁疗护病区的大门,柑橘与雪松的香气裹着舒缓的音乐而来。韦秀玲告诉记者,这是她特别设计的"感官处方":为失眠老人调配洋甘菊精油香薰,给焦虑症患者播放舒缓音乐,替爱美的化疗阿姨设计假发造型等等。
在病区,人文关怀更渗透在每寸空间——床头收音机停在老爷爷最喜欢的电台频率,走廊里贴着老奶奶最喜欢的“照亮回家的路”铭言,阅读区里放着老阿姨最喜欢的散文小说……
"阿公今天握我的手比昨天有力了啵!"韦秀玲在交接班时总在强调这些微妙变化。她告诉记者,病房里的所有患者她都非常熟悉,几乎每天下班之后她都会到病房里巡查一遍。跟每个人都能聊上十多分钟,有时候家人来电话,患者还会打趣说:“你走吧你走吧,跟我见面聊天的时间比你家人还多!赶紧回去陪陪家人。”
每天的朝夕相处,患者也把韦秀玲当成了朋友和亲人。
03
是摆渡人:在生死间架起爱的桥梁
手机24小时开机的习惯,源自韦秀玲通讯录里近三百位患者家属的信任。
她的患者有德高望重的大学教授,有云游四海归来满腹经纶的学者,也有不幸癌症晚期的花季少女,他们最终走得都很安详。家人的离世,对活着的亲人而言是一辈子的阴影。
有时候也会有亲属给韦秀玲发信息,对病区医护人员的感谢,对亲人离世的缅怀。韦秀玲总会认真回复每一条或询问或悲伤或遗憾的留言,让生者可以更坦然面对亲人离世的既定事实。
韦秀玲告诉记者,病区里的患者也有很多属于高知分子,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很坦然很通透,有时候一谈心可能就要深夜。“有的话他们可能没办法在亲人面前说出来,但面对我反而很自在说了出来。我很荣幸能获得这样的信任,也让我更坚定这一份工作对生命的意义。”
04
是播种者:让生命谢幕如秋叶静美
韦秀玲表示,她的工作是给患者"最后一公里温暖守护",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了无遗憾地离去。
这让她想起去年接诊的一名尿毒症晚期患者,其女儿在国外工作,本来是想要接他到国外的,但是最终选择了在柳州做安宁疗护。韦秀玲原计划是为其完成“道歉,道谢,道爱,道别”的“四道人生”仪式,但很遗憾未能实现这一承诺,老人便撒手人寰。
在传统思想中,“死亡”是一个禁忌话题,已知生命进入倒计时,好好道个别让生命的离开不再冰冷。韦秀玲也希望未来越来越多人能够接受安宁疗护,正如她始终坚信的:当生命的长度无法延伸时,护理的温度可以让结局变得柔软。
来源 | 南国今报记者蓝超君
值班编辑丨刘懿帆
值班主任丨陈 枫
总值班丨李旭东
最新发布!柳州多个品牌,再创新高!
柳州这支队伍,上央视了!全员女性!
引发争议!“胖都来”创始人现身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