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藏”拉达克,原本是中华故土,但1846年却被英国非法划入了克什米尔地区,如今已成为印度在青藏高原的“桥头堡”,那么,拉达克究竟有何战略价值?



拉达克是如何被印度控制的

拉达克位于喀喇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峡谷地带,面积大约4.5万平方公里。印度河上游从这里穿过流入巴基斯坦。拉达克全境位于世界屋脊之上,海拔在3000米至6000米之间,空气十分稀薄,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0%,且高海拔还导致这里冬季气温非常低,能够达到-30℃,且由于南北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的阻挡,北方南下的湿气和南方印度洋的水汽难以进入,导致这里气候十分干燥,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虽然这里地理环境比较恶劣,但却是藏族人长期生活的地方,由于这里的建筑风格和人文习俗都与藏族有关,其首府列城的地标性建筑更是像拉萨的布达拉宫,因此拉达克也有着“小西藏”之称,并且自古便与我国建立了密切联系。

早在公元前二世纪,藏族人便在这里建立了“象雄王国”,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西扩,将这里纳入吐蕃王朝版图,公元950年左右,吐蕃王朝瓦解,该地区建立起拉达克王国。



唐朝时期,拉达克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与中原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到了元朝,拉达克跟随西藏由中央管辖,明朝则延续了这一治理体系,清朝时期,清廷通过驻藏大臣和藏军强化了对这一地区的实际控制。17世纪 ,拉达克王国实力达到了顶峰,成为西藏西部地区的霸主,1684 年拉达克与西藏签署条约,明确了拉达克臣属于西藏。

但是19世纪中期,随着英国殖民整个南亚后,开始继续向西藏方向渗透,1846年,英国未经清朝允许,沿昆仑山,非法炮制了一条约翰逊线,将中印西段传统边界从喀喇昆仑山向北推移,不仅拉达克被划入查谟-克什米尔土邦,连接我国新疆和西藏的战略通道阿克赛钦地区也被划在了英属印度的克什米尔地区,这一行为始终未得到我国的承认,并且英国殖民者并未实际控制这一地区,这情况也导致英国难以在法理上完全否认中国对这一地区的历史主权,加上当时英国部分官员主张维持对拉达克的“模糊状态”,于是在1940年出版的《西藏高原及周围国家图》中,依旧将拉达克标注为中国领土。但这一行为也为后续的历史遗留埋下了隐患。



1947年印度独立后,以“继承英属印度遗产” 为由,派兵控制克什米尔地区,并在次年进驻拉达克,建立行政机构,1950年立法将拉达克列为“查谟-克什米尔邦” 的一部分。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后,我国成功收回并强化了对阿克赛钦的控制,但在拉达克方面,我国则继续维持1959年实控线,拉达克也因此处于印度的实际控制之下,目前占印控克什米尔总面积的45%。

拉达克的战略价值有多大

拉达克西南侧毗邻克什米尔山谷,东连我国新疆和西藏,西侧则是巴基斯坦,这一位置,使其成为克什米尔进入我国新藏地区的战略走廊,并且这里扼守南亚、中亚、东亚的交汇点,是前往这三大区域的天然交通枢纽。

并且拉达克毗邻连接我国新疆和巴基斯坦的喀喇昆仑公路,以及连接新疆和西藏的唯一陆路通道新藏公路,拉达克东侧还毗邻班公湖和加勒万河谷,这两处地区都是中印在西段边界上的关键争议地区,拉达克也因此成为了印度在边境地区与中国对峙的重要“桥头堡”。



不过,我国在这一地区的战略部署能力要远高于印度,由于拉达克地势复杂,仅列城一带地势相对平坦,这一情况,严重限制了印度的重型装备部署,且在受低气温高海拔影响,印军在高原上的坦克机动性因此下降30%,而我国则依托北斗导航和先进无人机,可凭借高海拔优势,实施精准监控,进行快速反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