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朝鲜半岛,很多人脑海里蹦出的第一个词就是“紧张”,自从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来,这块地方就没有一天真正消停过。
美国作为全球头号军事强国,按理说收拾个朝鲜不在话下,可为啥这么多年过去了,老美愣是不敢动手?
历史教训太深刻
要说美国对朝鲜为何这般小心,只因历史上,朝鲜干过四件大事,让美国明白,跟朝鲜硬碰硬,代价太大。
首先就是七十多年前的那场战争,麦克阿瑟带着一众盟友气势汹汹冲过来,结果被志愿军打得“向南进攻”退回三八线,这场战争的经历,给美国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
紧接着,1968年,美国“普韦布洛号”间谍船跑到朝鲜东海岸边偷情报,直接被朝鲜海军抓了。朝鲜当时的调门高得吓人,说要“以报复回答报复,以全面战争回答全面战争”。
当时美国国内炸开了锅,调兵遣将,半岛火药味十足。但一看到中国和苏联都明确支持朝鲜,美国掂量再三,最后还是选择了谈判解决。船员是弄回来了,可那艘船至今还在朝鲜,被当成“罪证”展览着。
第三件事发生于1969年4月15日,当天美国一架侦察机又在朝鲜附近被米格战机打下来,机上31名美国大兵全部丧命。那时候美国正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国内反战声一片。
美国对此极为愤怒,却无计可施。朝鲜方面态度明确:任何侵犯领空的行为都将遭到反击。这一事件引发国际,美国曾考虑采取军事行动,但最终选择克制,未付诸实施。
最后便是1976年8月18日,朝鲜半岛非军事区的板门店又闹出了大动静,由于美军和朝鲜卫兵天天面对面站着,气氛本来就紧张。美军觉得有棵杨树挡了视线,想砍了它,结果朝鲜卫兵不干,双方吵起来,最后动起手来。
混乱中,两名美军军官被朝鲜卫兵用斧头砍死了,美国这边炸了锅,调来航母和部队,摆出一副要干架的架势。可朝鲜一点没怂,摆明了“你敢来我就敢拼”的态度。美国最后还是没敢真打,只能是悻悻作罢。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一点是朝鲜可是出了名的“暗杀大户”,历史上韩国的每一任总统几乎都曾遭到朝鲜的刺杀。
最著名的便是全斗焕刺杀案,当年韩国想要举办奥运会,朝鲜当时是想要让韩国把一些项目放到朝鲜,毕竟打打闹闹还是“一家人”。
朝鲜试图通过奥运会和韩国友好交流,但是韩国不予理睬,不仅不让朝鲜承办一些项目,而且还取消了朝鲜的参赛资格。
朝鲜恨得牙根痒痒,觉得都是全斗焕的错。趁着全斗焕去参加缅甸的纪念堂活动,就把缅甸的纪念堂给炸了。这一次炸死了韩国17个高级官员,全斗焕因为耽搁了两分钟而幸免于难。
缅甸很不高兴,直接把朝鲜列入了禁止交往的名单中,但是朝鲜却认为只要给韩国添堵,那就是大快人心的事。
在这之后很久美国都不敢再惹朝鲜,打听一些消息也只能通过韩国,可见美国是真的害怕朝鲜这个拼命三郎。
核武器太硬核
让美国如今最为忌惮的,无疑是朝鲜手里的核武器,真打起来整个东亚地区都得遭殃,这个责任美国可担不起。
朝鲜这几年搞核试验、造导弹,硬是把自己弄成了个“核刺头”。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朝鲜的导弹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2006年,朝鲜第一次核试验成功。从那以后,朝鲜隔三差五就试个核弹、射个导弹,弄得美国神经紧绷。
更要命的是它的导弹技术突飞猛进,从能打到韩国日本的近程中程,到能理论上够着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这意味着,朝鲜不再是那个只能在自家门口撒野的小国,它现在有了直接威胁美国和其东亚盟友的能力。
尤其对韩国来说,首尔离三八线太近了,朝鲜在那边部署的海量常规火炮和火箭弹,短时间内就能把首尔炸个稀烂。
核武器,对朝鲜来说,是它唯一的“护身符”,是金家王朝确保政权不被外部力量推翻的“终极保险”,谁想对朝鲜动武,都必须掂量一下引爆核危机的后果,那个代价,是无法承受的。
地理位置太特殊
朝鲜让美国和西方国家感到顾忌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它的所处位置,朝鲜半岛这个地方,就像一个放大版的十字路口。
它跟中国、俄罗斯、韩国直接挨着,跟日本也隔海相望。这意味着,围绕朝鲜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立刻牵动周边所有主要玩家的神经。
俄罗斯跟朝鲜也有传统关系,在这个地区也要找自己的存在感,中国则是朝鲜最重要的邻居和长期盟友,在经济、政治、安全上都是朝鲜倚仗的大树。中俄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任何想通过安理会对付朝鲜的行动,都绕不开它们。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历史经验表明,中朝军事协定成为东亚地区稳定的重要一环。这意味着,美国如果要对朝鲜动兵,实际上必须同时考虑与中国的直接冲突,这无疑是巨大的风险。
强国面对小国,只能进退维谷
历史的伤疤还没愈合,对方手里又拿上了能威胁自己的核大棒,过去交手还吃过亏,周边又有各种复杂的大国小国利益搅在一起。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局面:作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面对朝鲜这样一个孤立的小国,反倒显得顾虑重重,下不去手。
所以美国现在对朝鲜的态度,说白了就是不敢动也不能动。不敢动是因为朝鲜手里有核弹,真打起来谁都讨不了好。不能动是因为一旦开战,整个东亚地区都得遭殃,这个责任美国可担不起。
现在的朝鲜就像是扎在美国心口的一根刺。想拔吧,怕扎得更深;不拔吧,又老觉得不舒服。这种感觉,估计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还真没少受。
过去几年,虽然有过像特朗普和金正恩那样戏剧性的会面,但最终也没能在弃核这个最核心的问题上达成实质性突破。美国还在施压,搞制裁,秀肌肉(军事演习),可这些都没能从根本上改变朝鲜拥核自保的决心和策略。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略显荒诞的僵局:一个拥有地球上最强大军力的国家,却被一个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的小国成功地钳制住。这种僵局,靠武力打不破,靠谈判又进展缓慢,就像一个死结,高悬在那里。
这个看似难以打破的僵局,正是历史、核武和地缘政治交织而成的复杂结果。这场大国与小国、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棋局,恐怕还要下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