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多年以来的恩怨在今年完全爆发,两家人空战打得异常激烈,但谁也没想到印度在这场战争中竟一度处于下风。
随即两国进行了和谈准备停火,本来聊的好好的,但克什米尔在不到几小时的时间里突然又传出战火声,停战协议霎时间成为一纸空谈。
印巴的停火为何这么突然?停火又开火的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真相?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炮火之下皆是真理
说实话,巴基斯坦一开始那一系列军事动作,真让人眼前一亮,他们的打击策略,简直是“快进快出”,出手凌厉,专挑印度那些肉疼的目标下手。
直接冲着印度电力系统去的几下,据说差点让大半个电网瘫痪,对印度这样一个工业化大国来说,这不光是停个电,简直是釜底抽薪式的重击。
军事上也漂亮,听小道消息说,巴基斯坦的“枭龙”战机干掉了印度最看家的宝贝之一的S-400防空系统,这要是真的,那可不光是军事上的胜利,还把卖S-400的俄罗斯脸面也丢地上了。
更叫人瞪大眼睛的是,巴基斯坦的无人机竟然能摸到新德里附近,甚至还跑去莫迪总理老家古吉拉特邦撒野,还真让印度折了个高级官员。
这种海陆空全方位的打击,让以前小瞧巴基斯坦的人不得不重新掂量他们的本事,也让印度方面尤其是莫迪政府,面子上和内心里都扛着巨大的压力。
面对巴基斯坦如此迅猛的攻势,印度这边怎么就软了,愿意停火呢?最直接的原因是,巴基斯坦这轮敲打,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印度在战场上貌似没占到啥便宜,尤其是在制空权可能已经易手的情况下,地面部队再怎么蹦跶也白搭。
看看最近的俄乌冲突就知道了,失去制空权多惨,乌克兰就是吃了这个亏才全面被动,美国磨磨唧唧半天才说要给空中支援,也反过来衬托了天上优势有多金贵。
再看看印度海军,那艘宝贝航母,仗打起来后不是也跑出去晃了晃吗?结果呢?据说很快就悄悄溜回去了,坊间传言是被巴基斯坦的导弹给锁定了,再不走,搞不好就要当场喂鱼。
仗打到这份上,天上不行,海上悬着,印度再硬撑着打下去,底气显然不足了。停火,与其说是无奈,不如说是疼了之后的“及时止损”。
巴基斯坦为何不乘胜追击
不过停火就只是印度的单方面示弱吗?当然不是。巴基斯坦自己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打仗这玩意儿,就是个烧钱的无底洞,巴基斯坦那点经济体量,跟印度完全不在一个段位上。
真要是陷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巴基斯坦根本撑不住,虽然巴基斯坦可能背后有人输血,但这种支持多半是让你自卫或者反恐的,不是鼓励你主动扩大战果的。
眼见已经把印度打疼了,该敲打的目的也达到了,“见好就收”显然是最聪明的选择,真要让南亚再来一场没完没了的大战,周围的大国,特别是那些不想添乱或者另有图谋的大国,都不乐意看到。
除了经济和军事考量,国际社会的脸色巴基斯坦也不能不看,美国和七国集团那些重量级玩家都跳出来喊话,让双方降温,这种背景下,如果巴基斯坦还一门心思追着印度打,不仅师出无名,搞不好还会招来西方的制裁。
在如今这个反霸权隐隐成为潮流的背景下,巴基斯坦选择了停火,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表现。
说到国际调停,之前有人把这停火功劳记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头上,特朗普自己也吹嘘是他的功劳,结果印度政府高官直接打脸,说停火是印巴两国高层自己谈的。
特朗普和美国都挺尴尬的,印度这次对美国似乎也有点看法,有人嘀咕说,要不是美国副总统之前跑去印度撑腰,还公开支持印度军事行动,印度可能也不会这么快就吃了巴基斯坦这么大个哑巴亏,丢尽了颜面。
印度的大国梦终是碎了
冲突来得急,去得也快,但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影响却不容忽视,对印度来说,这场冲突无疑让它的“大国梦”挨了当头一棒,火辣辣的疼,军事上没占到便宜,外交上被搞得有点狼狈,经济上肯定也有损耗。
巴基斯坦超出预期的表现,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莫迪政府之前战略设想中的脆弱点,逼着他们得停下来,重新盘算怎么走了,空战都输了,陆战海战再升级,莫迪心里肯定没谱,所以暂时熄火,缓口气调整部署,成了没办法的选择。
别忘了,印巴俩国家手里可都有核弹头,斯德哥尔摩那个和平研究所估计,他俩加起来怎么也得一百多枚了,要是常规战争打红了眼,谁急了按下那个按钮,那可真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谁也收拾不了的烂摊子。
这种核弹阴影,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牢牢地拽着双方,不敢真撒开了打,说到底,怕把家底和命都输光,才是双方最终愿意克制,同意停火的最重要的原因。
那么将来呢?有人担心西方国家会不会借着停火,赶紧给印度输血,让它卷土重来,这种担心,可能有点多余。
我们要知道印度在西方眼里有价值,很大程度上是想让它牵制中国。但这次呢?连巴基斯坦都没搞定,反而把西方自己卖出去的武器都折腾得声誉受损,印度这个“牵制者”的成色一下打了不少折扣,西方对它的战略价值评估肯定会受影响。
而且看看西方自己,俄乌冲突打了快三年了,中东也是一团乱,西方的资源和精力被耗得七七八八,“家里”的存货和士气够不够支撑再大规模武装一个印度,真得画个大问号。
更何况印度这些年的经济政策,让外资想进来赚钱再把利润带走并不容易,名声在国际上也打了些折扣。
印度要想让西方痛快地、大规模地武装自己,恐怕得付出比军火费更大的代价,甚至可能在某些方面丢掉主权。而西方一旦真咬住印度这块“肥肉”,它的算盘恐怕是,与其武装印度,不如先牢牢握住主导权,利益捆绑,一步步控制。
这次印巴冲突的停火,除了让印度心里憋屈点之外,对其他参与方来说,多少都起到了点“止损”作用,双方都能对着自己人交差:印度可以说“我们打了恐怖分子老窝”,巴基斯坦则能炫耀“我们干掉了他们的飞机”。
只是这场仗给印度带来的震动有多大,以及南亚未来局势会怎么慢慢调整,都还需要时间慢慢看,低烈度的摩擦恐怕不会彻底消失,但在核阴影下,大的冲突毕竟代价太高,和平的必要性总会在某个节点再次抬头。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