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公布了

30项“2024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典型案例”

7项“2024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关注案例”

广东4个案例入围

其中,潮州2个案例入围“关注案例”

分别是

“保护文化传承载体 赓续古寨历史文脉”

(潮州市潮安区龙湖镇市头村、市尾村)

“留住乡愁文化,焕发崭新活力”

(潮州市饶平县所城镇所城社区)


保护文化传承载体 赓续古寨历史文脉

(潮州市潮安区龙湖镇市头村、市尾村)

本案例由潮州市潮安区龙湖镇申报。市头村、市尾村位于龙湖镇东部,历史悠久、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该处有“广东省最美人文历史乡村”“广东最美十大古村落”龙湖古寨,并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早在1985年,龙湖镇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成立龙湖寨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古寨的管理和开发引导。后设立潮州市潮安区龙湖古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龙湖古寨日常管养维护单位,建立文物、历史建筑日常巡查、维护及修缮利用管理机制,强化保护工作的实操性,更好地保护及传承龙湖古寨传统村落建筑风貌。


龙湖古寨

近年来,积极推进“千年古寨文化旅游品牌化”建设,依托龙湖古寨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有利契机,提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打造“古寨+商业街+生态旅游区”的全新旅游闭环,积极宣传并带动村民参与到建设中来,栽植本土果蔬、木本花卉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为庭院植绿添彩,每年吸引游客达到60万人次,旅游收入4000多万元。


文化展场


美丽庭院


舞龙表演

留住乡愁文化,焕发崭新活力

(潮州市饶平县所城镇所城社区)

本案例由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饶平县所城镇政府申报。大城所位于饶平县所城镇所城社区,古称“大城守御千户所”,是一座明朝洪武年间建成用于抵御倭寇的古城,距今已有630年历史。大城所呈方形,建成面积430多亩,保存着外方内整的城堡平面及田字型道路骨架、三街六巷的棋盘式路网格局;城内古井星罗棋布,古树苍碧,整体古风古貌犹存。2002年“大城所”被列为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对研究古代建筑史、明清文化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大城所俯瞰

同时,大城所端午节游旱龙也是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明代《东里志》记载称:“大城所结彩为龙舟,或以彩纸糊之,各扮故事,演戏竟日。”端午节游旱龙习俗与所城内各种民俗活动相互融合,囊括了潮州地区的刺绣、剪纸、雕刻等传统工艺,以及潮州音乐等诸多民间艺术形式,又融合了周边的客家文化和闽粤沿海的海洋文化特征,特别是表现明清海防历史的扮景活动,呈现出卫所最传统的职能,对于研究我国东南沿海海防和海洋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游旱龙

近年来,当地不断加大古城修复和文物保护力度,建立古城风貌控制和管理机制,妥善解决古城保护与提升城内居民居住条件的矛盾,确保古城整体风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优化人居环境,从文旅视角提升大城所内部及周边街道文化环境;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以大城所朝阳门为舞台,城墙为背景,以端午节“游旱龙”非遗节为主体,串联举办摄影大赛等文化活动,开发打造一批文旅IP符号和文旅节点,如“圩镇客厅”古校场、村史馆等;探索农文旅产业融合,与周边西澳岛、七夕井酒店等文旅资源进行整合,申报省级旅游线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创建“古城党建红”网格党员品牌,建立“党员+志愿者”宣传宣讲队伍,强化党群合力,通过党员带头、群众配合的方式,引导广大居民自觉参与古城保护工作。


古城修复


传统手工艺

据了解,该项活动共收到26个省(区、市)的166项案例申报,涵盖文旅融合、传统承续、艺术乡建、产业引领等多个方向,入围案例由住建部、农业农村部、文旅部、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相关专家评议产生。

潮安区融媒体中心

本期编辑:蔡晓琳

执行编辑:王晓丹

编 审:刘俊雄

来 源:看潮州APP、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