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双一流高校密集布局人工智能学院,以及相关的交叉学科。

2025年可以说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元年,自从deep seek横空出世以后,几乎所有的热点都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推荐。

根据相关报道,从2024年以来,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在内的双一流高校,相继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由图灵奖得主姚期智担任院长,聚焦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与ai交叉发展方向。

到2025年超半数的高985高校已经布局人工智能学院。





而人工智能学院之后,诸多高校也在深度融合学科交叉和产学研的结合。

当前一直在提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跨学科培养方式将成为以后培养的主流方式,人工智能学院普遍强调理学、工学、医学和人文学科的交叉融合。

比如武汉大学聚焦ai加力学或者工学、医学学科,推动前沿科研突破。华东科技大学新增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结合临床医学与ai技术优势打造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前段时间最火热的一个新闻,就是双一流高校普遍开始扩招。

基于综合测算,2025年双一流高校计划扩招2万人,但是这2万人它的增量重点投向于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等方向。

比如清华大学扩招的150名本科生,都要进入通识学院。培养ai与多学科交叉人才

武汉大学新增扩招人员主要集中在机器人工程、数字经济等专业,扩大人工智能领域招生的规模。



2025年,高校开始推动布局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相应人才的培养。而在这培养这一政策发展的背后,其实有国家战略的支持。

中国最早在2017年就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2030年ai发展目标。今年通过101计划等政策。推动高效ai教育创新,教育部提出有序扩大优质本科资源,要求高校专业调整向国家急需的领域倾斜。

2025年高考的变迁本质上是高等教育对国家战略需求的积极响应,诸多双一流高校人工智能学院的密集布局,学科交叉的深化产学研的协同创新。既为考生提供了新的机遇,也要求他们理性规划提升核心竞争力,未来领域的竞争将更多的集中于尖端人才和跨学科创新能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