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7月11日深夜,李公朴在昆明青云街附近遭枪击身亡。四天后,闻一多在云南大学至公堂外的街道上被乱枪击中要害。

两起案件发生时,距离云南省警备总司令部均不足两公里,现场遗留的20响连发手枪弹壳成为关键物证。时任军统总务处处长的沈醉后来在回忆录中披露,这起震动全国的暗杀事件背后,并非军统特务所为。

案件发生前,昆明已连续数月爆发反内战游行。1946年国共和谈期间,霍揆彰接任云南警备总司令不足三个月,其前任龙云留下的势力网络仍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

据档案记载,霍揆彰曾多次向蒋介石密报"昆明学潮受共党操控",但始终未获重视。7月初,霍揆彰授意稽查处长王子民拟定暗杀名单,李公朴因组织"社会大学"宣扬民主思想被列为首要目标,闻一多则因在《最后一次演讲》中公开揭露国民党腐败行径进入暗杀名单。



而这场暗杀行动由警备司令部特务营执行,7月11日晚,特务蔡云旗等人使用配发的德制毛瑟手枪,在李公朴夫妇返家途中实施近距离射击。

案发后,昆明市警察局虽在20分钟内赶到现场,但未对200米外的警备司令部展开调查。四天后闻一多遇刺时,特务甚至未清理现场弹壳,这一反常现象引起军统注意。

沈醉在调查中发现,凶器来自警备司令部军械库,且行凶者熟悉特务营布防路线,这些线索直接指向霍揆彰。

蒋介石最初接到报告时,误以为是军统执行秘密任务。当他致电毛人凤要求彻查时,得到的回复却是"查无此人"。唐纵奉命率沈醉等人赴昆明调查,通过弹道比对和特务口供,最终锁定霍揆彰。

据参与调查的军统人员回忆,霍揆彰在审讯中直言:"李闻二人煽动学生,除掉他们能换取党国信任。"为掩盖罪行,霍揆彰安排特务营长汤时亮、连长李文山作为替罪羊,并伪造口供称"受共党指使"。



1946年8月公审时,法官当庭宣读的起诉书存在多处矛盾:既称凶手"受中共特务训练",又指控其"为谋取私利杀人"。旁听席上的沈醉注意到,两名替罪羊眼神呆滞。

真正的行凶者蔡云旗等人被秘密关押在大理监狱,直至1949年云南解放才重获自由。美国《时代周刊》记者拍摄的弹壳照片显示,凶器编号与警备司令部武器登记册完全吻合,这一证据最终促使蒋介石承认案件性质。

由于闻一多留美期间与哈佛学者建立的学术联系,使得案件引发美国知识界关注。马歇尔将军在调停国共谈判时,当众质问蒋介石:"民主人士的鲜血难道要白流吗?"

面对外交压力,国民党当局被迫做出妥协:霍揆彰调任湘西绥靖主任,两名替罪羊执行枪决,其余涉案人员全部"查无实据"。

李公朴治丧期间,昆明市民自发封锁主要街道,送葬队伍绵延十公里。闻一多葬礼上,西南联大师生抬棺高唱《满江红》,悲壮场面震惊当局。民盟总部因此被迫解散,张澜等领导人流亡香港。



北平、上海等地学生发起"反迫害运动",标语直指国民党腐败本质,最令蒋介石不安的是,连国民党内部都出现分裂——陈诚私下警告"别把脏水泼到军统",而CC系则借机攻击霍揆彰破坏"党国团结"。

1946年李闻惨案后,霍揆彰虽被蒋介石调离云南,但仍于1949年随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往台湾。在台期间,他未再担任实职,1953年因心脏病在台北去世,并且,他在晚年仍坚持认为"清除异己是为党国铲除障碍",直至生命最后未对暗杀行为表达悔意

沈醉晚年接受采访时,仍对案件细节记忆犹新。他提到霍揆彰曾计划在昆明制造"共党暴动假象",但暗杀行动引发的舆论反弹完全超出预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