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10日,陈赓将军在中南海迎接毛主席的接见。他大步走进毛主席的办公室,向毛主席报告:“主席,陈赓向您报道!”看到面前的陈赓神采奕奕,毛主席露出了笑容,缓缓开口:“真是精神头不减啊,如何,准备不准备去军委一段儿?”陈赓也笑了:“主席,您可不知道,最近我忙得不可开交,筹建哈军工可真难啊!今天过来,正是想请您给我们写个训词……”毛主席笑呵呵地回应:“我现在也成了官僚主义者,最近写东西的时间少得可怜。要不,萧向荣主任先帮你们草拟,等我再修改修改。不过你们的报纸名称可得注意,务必要突出办军工的重大意义!”陈赓满怀感激地说:“谢谢主席!”毛主席笑意更深,感叹道:“当初把这任务交给你真没错,说到南京军事学院的报纸,叫做《军学》,你们的报纸不如叫《工学》吧。”话音未落,毛主席提起笔,在宣纸上写下了两个笔力十足的字:“工学。”陈赓捧着这幅大字,满心欢喜地走出了毛主席的办公室。至此,哈军工也成为唯一一个得到了毛主席亲笔题字的学校。



那么,陈赓为何没有去军委工作?他与哈军工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深厚渊源?毛泽东与哈军工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1949年,毛泽东在北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就已经提出,必须尽快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毛主席意识到,为了应对新的国际形势,中国需要快速建立一所综合性的军事技术学院,培养出大批的军事技术人才。年底,毛主席在与斯大林的会面中也提到过,创办军事工程学院的必要性,斯大林则表示愿意提供帮助。接下来,随着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进驻朝鲜,而战争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让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深刻意识到,中国亟需大量的军事技术干部。



在这样的紧迫形势下,毛主席与党中央决定成立一所属于中国自己的军事工程学院,以此培养现代化的军事技术人才。1952年3月26日,毛主席在军事工程学院的报告上签署了“同意”二字。但谁来负责这项艰巨的任务,却成了当时最为棘手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毛主席最终决定,将这个重任交给当时还在抗美援朝战场的陈赓。

于是,1952年6月,陈赓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司令回国。6月23日,他接到命令赶往中南海,迎接他的不仅仅是毛主席,还有周恩来、朱德等多位领导同志。当陈赓走进房间时,毛主席笑着握住了他的手,开玩笑道:“终于‘最可爱的人’回来了!辛苦了,快坐!”接着,周恩来率先开口:“陈赓同志,刚从朝鲜回来,谈谈你的感受吧。”陈赓汇报了朝鲜前线的情况,随即有些迟疑地说道:“我们的士兵确实非常勇猛,但我们在战争中遇到了困难,部队缺乏熟练的技术人员。甚至有一次,炮台坏了几个螺丝,连几个连队都找不到修理的人才……”这番话令在场的将军们都默默沉思。毛主席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们的战士虽勇猛,但如果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和技术人才,我们早就把敌人赶出朝鲜了。”他接着转向陈赓,“这次调你回来,就是为了这个事。”

陈赓有些困惑地问:“我能做什么呢?我就是一个打仗的……”。毛主席笑了:“我们需要办一所高等军事工程学院,培养技术型人才,而你,就是我们选定的院长兼政委。”陈赓一听,连忙摆手:“不行不行,我只是个打仗的,怎么能担此重任!”周恩来笑着开口:“你可太小看自己了,在黄埔军校待过,又办过红军步兵学校,这些经验可足够了。”毛主席也接着说:“军事工程学院我们必须办,而且绝不能有任何疏忽,没人懂就让他们学。战争依然持续,我们需要大量的军事人才,办学校已经刻不容缓。你只管办,遇到困难尽管找总理。”陈赓明白这是一个关乎国防未来的重大任务,深知其中的战略意义,便坚定地答应了:“请主席、总理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完成任务!”

在这时,陈赓转向周恩来,语气中带着些许婉转:“我接受这重任,总理您得做好后勤保障呀。”周恩来微笑着答应了。陈赓随后又提出一个请求:“能干是能干,但你们得给我找个好政委。”毛主席笑得更开心了:“我看你陈赓,还是自己兼任吧!”就这样,陈赓正式接过军事工程学院的院长兼政委职务,开始了这项全新的挑战。

然而,陈赓清楚,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任务,这是一项从无到有的艰难创举。他坚定地告诉自己:“革命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我们的军事工程学院也能做到!”并向在场的同志们表达了决心:“共产党人不怕困难,但我陈赓绝不会在办不好军事工程学院这件事上罢休!”

此后,陈赓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选址工作,并在1953年9月1日前,迎来了哈军工的开学。然而,要完成10万平方米的基础建设,所需的资金非常庞大。当时的新中国财政并不宽裕,国家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陈赓第一时间找到了毛主席求助,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通过军委和相关部门的协调,解决了资金和资源问题。最终,哈军工顺利开学,并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军事科技研究和教育的中心。

这些年里,陈赓不仅投入了大量精力,还成功地将哈军工建设成了世界级的军事院校。而毛主席对这所学校的支持,从他亲自审定教学计划开始,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指导。正如钱学森所评价的:“在当时的条件下,用如此短的时间建立这样一所完整的军事技术学院,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哈军工的创办,不仅推动了我国军事科技的发展,也为后来的“两弹一星”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