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有资料,苏联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累计缴获了2461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而在当时苏联军队缴获的地敌方坦克、自行火炮当中,从德三军队手中缴获的、尤其是在战争中后期缴获的又占了相当大一部分。
毫无疑问,在苏联军队战争中后期从德三军队手中缴获的坦克、自行火炮当中,当时德三装甲部队的主力装备“虎”式和“豹”式坦克又是一个颇为耀眼的战利品群体。
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依然无法准确的知道在战争中后期苏苏联军队从德三军队手中缴获的和“豹”式坦克的准确数量,不过考虑到苏联军队赢得了那场战争的最终胜利,以及这两种德三坦克的产量,那么落到苏联军队手中的和“豹”式坦克数量至少数以百计,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数量。
那么问题随之就来了,既然苏联军队缴获了很多的和“豹”式坦克,那么当时苏联军队又是如何处理或者说利用那些战利品的呢?
可以猜想,当和“豹”式坦克一旦落到苏联军队手中的时候,苏联人对这些战利品的处理方式首先能够想到的就是拿去研究以找到这些的弱点,同时拿到战利品博览会上供大家参观并达到鼓舞自己人士气的作用。
看到这,也许会有人有个疑问,既然和“豹”式坦克在当时来说难以被苏联军队击毁,那么反过来说德三军队想要击毁这两种坦克怕是也不太容易,那么苏联军队直接把那些缴获的和“豹”式坦克拿过来供自己的军队使用可不可以呢?
首先应当承认,这种看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在当时来说,和“豹”式坦克的坚固程度确实达到了让苏联军队和德三军队同时感到头疼的程度。
不过和“豹”式坦克的装甲虽然很坚固,但并不是说它们坚不可摧,实际上,当时落入苏联军队手中的和“豹”式坦克当中,完好无损的十分罕见,而大部分都是已经在战斗中被苏军的炮火打的体无完肤,难以正常使用了。
由于这个原因,所以苏联军队想要把缴获的“虎”式和“豹”式坦克修复后供自己的军队继续使用,但限于这两种坦克的零部件奇缺,所以苏联军队的野战坦克修理部门也很难将其修复到可以正常使用的程度,哪怕是通过把德三军队遗弃在战场上的这两种坦克互拆零件进行维修的办法也很难做到。好吧,就算当时苏联军队有幸缴获到完好的和“豹”式坦克,并且苏联军队的坦克野战修理部门修好了一部分这两种坦克,通常来说也并不意味着这些坦克能够很快投入战场。
因为苏联军队在战斗中使用这两种坦克意味着一个很难解决的难题:这个难题就是敌我识别。
看到这,肯定有人会说,敌我识别有什么难得,把德三军队的铁十字标志涂掉换上苏联军队的红星不就行了么?
确实,必须承认,当时苏联军队确当时的确那么做过,不过这个简单的敌我识别办法效果并不好。
因为在实战当中,双方的坦克兵并没有充裕的时间和观察条件去仔细观察和自己交战坦克上是什么标志,而是通过观察对方坦克的外形来简单判断敌我。
不过坦率的说,尽管苏联军队使用““虎”、“豹”式坦克存在敌我识困难,但很多人可能更喜欢强调这两种坦克使用汽油而苏联坦克使用柴油带来的不便,不过考虑到当时苏联T-70轻型坦克和苏联军队汽车都在使用汽油,所以在理论上苏联军队里面的汽油(不过苏联地面部队获得的汽油供应通常标号号很低,且质量不好,德三坦克使用并不习惯)并不那么缺乏。
相对来说,反倒是苏联军队使用的““虎”、“豹”式坦克的75/88毫米坦克炮炮弹来说不那么富裕,导致苏联军队使用的“虎”、“豹”式坦克很多时候在拿缴获的德三75/88毫米反坦克炮炮弹凑合。
另外,在交战当中,被苏联军队使用的““虎”、“豹”式坦克即使画上红星也很难避免被战利品误击的事情发生。
为了避免误击的事情发生,苏联军队在战争后期使用““虎”、“豹”式坦克的时候除了要和位于交战区的友军提前沟通以外,这些苏联使用的““虎”、“豹”式坦克也很少参加前线的进攻行动,因为被苏联军队使用的这两种坦克通常被苏联用作指挥部、仓库、野战医院桥梁等重要目标的保卫工作。
根据苏联方面的说法,到了145年7月20日,苏联军队手中还有146辆“豹”式坦克,其中63辆可用。
由于当时德三军队的坦克突破苏联军队防线出现在这些地方的情况很少,所以苏联军队对留用““虎”、“豹”式坦克的这种使用当时恰好巧妙的避开了苏联手中这些坦克专用坦克炮炮弹很少的问题。
另外我们对战争末期苏联军队手中具体有多少“虎”式坦克并不清楚,只是估计数量不会很多,这个情况是根据战争后期德三军队手中“虎”式坦克已经不多的情况推断的。
另外,根据苏联军队的报告,1945年5月中旬苏联近卫坦克第9军还有2辆“虎王”坦克(需要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