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光平
5月10日,一场备受全球瞩目的中美关税谈判在瑞士日内瓦科洛尼区一座豪华别墅内展开,这场持续8小时的会谈,如同一场充满悬念的大戏,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会谈结束后,美国财长贝森特眉头紧锁,匆匆钻进防弹车的画面被记者捕捉;几乎同时,华盛顿凌晨3点,特朗普在社交平台迫不及待地宣称谈判取得“重大成功” ,双方“建设性”“全面重启”对话。然而,真实的谈判局势究竟如何?
会谈开场前,特朗普虽释放出关税缓和的信号,称愿意降低关税与中国接触,但在中国看来,这一信号既缺乏诚意,又充满不确定性。此次谈判,双方带着145% vs 125%的高额关税筹码入场,被瑞士通讯社称为“全球经济最昂贵谈判”。特朗普在谈判尚未结束时,便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会议成功,讨论众多事情并达成许多共识,还希望中国向美国企业开放市场。但截至当时,中国并未对会谈发表任何结论,外界只能静待11日会谈结束后中国的通告。
从中国的立场来看,不会对单次会谈抱有过高期望。此次会谈本质上并非真正意义的关税谈判,而是双方划定底线,避免关税战进一步升级为热战的重要沟通。特朗普此举,更多是想借会谈虚张声势,安抚金融市场,为美国国债续约争取有利条件。毕竟,截至5月10日美国市场收盘,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和三十年期收益率并未远离预警线,美国金融市场的压力可见一斑。
关税无疑是特朗普政府谈判的主要筹码。特朗普曾宣称“80%关税很合适”,但中国学者信强当场戳穿,指出30%关税就能让企业无利可图,美国此举犹如“用屠刀换菜刀”。事实上,若没有关税这一筹码,美国在谈判桌上将无牌可打。但关税也难以长期维持,时间一久,美国自身经济也将深受其害。中国的策略则是“以静制动”,先让关税维持现状,待美国无法承受关税对经济的伤害时,自然会降低关税,重回谈判桌,甚至付出更多代价寻求中国帮助其摆脱经济困境。
除关税外,特朗普团队还试图在台湾问题和印度对巴基斯坦的军事行动上营造谈判筹码。但中国明确表态,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容美国拿来做利益交换。而印度的军事行动也以失败告终,莫迪精心策划的行动被巴基斯坦用歼10战机挫败。
值得一提的是,深夜的“推特治国”暴露了美方的焦虑。特朗普在谈判尚未结束时抢先宣布“全面重启”,复旦大学教授宋国友分析,这是白宫惯用的话术陷阱,试图制造既成事实倒逼中方让步。不过,中国代表团反将一军,连夜修改行程,临时增加与世贸组织总干事的秘密会谈,展现出高超的外交应对策略。
随着5月11日日内瓦晨曦的到来,瑞士经济部长帕尔默林透露,双方可能达成“90天关税豁免期”的临时停火协议,但他也无奈苦笑,称这不过是“给癌症病人吃止痛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美国媒体也不得不承认,此次关税战最好的结果,就是双方将关税降低至原有水平,这意味着美国策划的关税讹诈彻底失败。而且,即便关税降低,美国经济困境也难以扭转,美债问题也不会因中国降低关税就出现大量买家。美国若想摆脱经济困境,挽救全球经济,就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和利益给中国。
这场中美关税谈判,不仅关乎两国经济利益,也牵动着全球经济的神经。日本丰田总裁和德国巴斯夫CEO此刻想必最为煎熬,他们企业的产业链命运与中美关税数字紧密相连。日内瓦湖边,瑞士记者仍在别墅外蹲守,试图从工作人员丢弃的咖啡杯数量,推测周日谈判的时长。这场21世纪最昂贵的“经济拳击赛”,第二回合已然敲响战鼓,全球都在拭目以待中美双方接下来的行动与决策。
注:本文作者系资深媒体人,前美国《美中时报》社(记者)中国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