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矗立于中越边界上,是一座地势陡峭、地形多变的山脉,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孕育众多大小不一的天然洞穴。1987年,我军在这片山地摆开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阵势,在此后的整整一年时间里与越军展开激烈较量。
为在这片复杂多变的山地中占据优势,双方军队都充分发挥地形的优势,巧妙地将那些天然洞穴改造成坚如磐石的防御堡垒,这些洞穴因其形状酷似猫耳,被赋予“猫耳洞”的称号。
猫耳洞是由七大核心洞穴与多个分支洞穴共同构成的,走进这些洞穴,会发现它们的内部空间异常局促,有的仅能容下一人勉强侧身通过,迫使战士们不得不长时间保持弯腰或匍匐的姿态。
洞顶的高度也是各不相同,有的地方低矮到让人无法直立,即便是最高处,也仅仅相当于一个普通人的身高。
在这样的环境下,战士们的生活空间被压缩到极致,洞内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由于洞口狭窄,空气流通不畅,导致洞内温度极高,经常超过40℃,有时甚至逼近50℃。
在潮湿闷热的热带季风气候的加持下,战士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火炉之中,汗水不断流淌,汗臭、排泄物的异味以及食物腐败的气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恶臭,久久无法散去。
对于刚刚来到老山的新兵来说,这种恶劣的环境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有的新兵因为无法适应这种气味和高温的折磨,甚至会出现呕吐的症状,导致他们连吃饭都变得异常困难。
在这片受限的空间中,战士们的生理极限被不断挑战,由于活动空间狭小、运动量不足以及饮食的不规律,许多战士饱受便秘之苦,有的战士甚至连续29天都未能成功排便,即便借助药物也收效甚微。
为解决这一尴尬的问题,战士们只能就地取材,利用空罐头盒在猫耳洞内设立一个简易的“卫生间”,这些罐头盒被整齐地摆放在洞壁一侧,构成一个特殊的“储物角”。
缺水是战士们面临的另一大难题,在晴朗的日子里,由于双方交战激烈,他们无法轻易外出寻找水源。即便偶尔能够找到一些水,也往往因为含有泥沙而无法直接饮用,长期下来,许多战士因此患上尿路结石,每次排尿都如同经历一场难以言说的痛苦。
长时间的封闭生活,让战士们无法享受基本的清洁条件,衣物和食物在这样的环境中迅速变质,就连手中的武器也因缺乏保养而生锈。他们在这里驻扎的时间,往往等同于他们与洗澡隔绝的时长,有的人甚至一整年都无法感受到水流的滋润,皮肤因此变得脆弱不堪。
在这样的环境下,皮肤病成为战士们的常见困扰,从最初的轻微瘙痒,到后来的剧烈疼痛,细菌和真菌在战士们的皮肤上肆虐,从私密部位逐渐扩散到全身。每当他们穿脱衣物时,那些已经溃烂流脓的伤口都会受到二次伤害,带来难以言喻的痛苦。
在这样艰苦卓绝的战斗环境中,医疗条件的不足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猫耳洞空间狭小,加之交通和通讯的困难,医疗资源的补给变得异常艰难,药品的储备量有限,医护人员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抵达伤员身边。
在这样的困境下,一些战士深受皮肤疾病的折磨,特别是体癣的困扰,让他们在夜晚难以入眠,只能在狭小的空间内痛苦地辗转反侧,忍受着难以言喻的痛苦。
战士们面临的威胁远不止于此,猫耳洞内还潜藏着各种危险的野生动物,如老鼠、毒蛇和蜥蜴等。许多战士有过被老鼠袭击的经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蚊蠓、蝎子和蜈蚣等昆虫,也会趁机叮咬战士们,让他们的皮肤瞬间肿起大包,随后迅速溃烂,这些来自自然界的“敌人”,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战士们的意志。
如此严酷的生活环境,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恐怕连一天的煎熬都难以支撑,更有甚者,可能会因此陷入精神的崩溃边缘,选择死亡。
一些老兵回忆,有一名战士在猫耳洞中度过整整一年的艰难岁月,当迎来换防的那一刻,内心的防线瞬间崩塌,失控地冲出洞口,举起枪向越军的阵地盲目扫射,最终悲壮地牺牲在敌人的炮火下。
我们应当铭记这段历史,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致力于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避免战争再次给人类带来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