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5月11日,2024-2025学年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在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落幕,全国各赛区初赛中胜出的510名优秀选手和400余名带队教师参加比赛。
颁奖现场
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竞赛,涵盖地质学、气象学、海洋学等多个领域。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这项赛事逐渐成为培养学生自然学科兴趣的重要平台。
“备赛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求他们走出课堂,深入自然环境进行实地考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正是当前教育改革所倡导的方向。”西川汇锦都学校地理教师、地球科学奥赛教杨博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2025年31个省市自治区1600余所中学的7.5万名中学生报名参加预选赛,设置考场3000余个。在各赛区胜出的510名优秀选手参加决赛,赛事影响更大,赛区覆盖面较往届更广,决赛参赛的人数再创新高。
赛事包含主体竞赛和系列活动。野外实践观察要求参赛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与野外实践观察相关的科学问题。理论考试在规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的地球科学问题。考试学科涵盖地质学(含地貌学)、地球物理学、地震学、气象学、海洋学、天文学、环境科学。
本次比赛由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主办。
主办方表示,2025年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是在我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之际,举办的一次高水平的学科竞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