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珊 南沙报道
今年以来,香港“高才通”计划、广东“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引才育才行动火热展开,吸引着全球人才正如候鸟一般,飞抵大湾区寻觅发展机遇。
5月10日,来自粤港澳三地50余家人才专业机构的资深代表齐聚南沙,参加“潮涌湾区 才链全球”粤港澳人才协同发展高峰研讨会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协同发展生态联盟(简称“联盟”)2025年会,分享联盟成立一年来人才工作取得突破进展,以及未来面向全球引才的畅想。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广东联络部主任范克胜,中央政府驻澳联络办广东联络部副部长任铁健,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副局长何启明,澳门人才发展委员会副秘书长黎玉燕,广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刘国强,南沙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家炳出席活动。
作为实体运作的民非组织,广州市南沙区粤港澳人才协作中心也在现场举行了揭牌仪式。“国家非常支持南沙的发展,今天的会议组织了很多的专家学者和社团参加,我们也了解到了南沙很多好的机制和建议。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协同发展生态联盟有了实体运作,各个机构也加以内容进去,大家就可以共建很多的事情。”广东省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会长杨洁说。
构建“湾区标准”赋能人才协同
“今年我们只是经过‘高才通’计划,从全球包括内地吸引了10万人,整体的人才计划吸引了大概30万人。”何启明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香港人才需求方向除了金融业、贸易、物流、酒店服务业等传统产业之外,重点在于新兴的创科产业,他透露,今年十月发布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施政报告还将提出更多人才新方案。
何启明介绍,近年来,在湾区人才标准的建设探索之下,广东省人社厅与香港、澳门有关部门共同推动,落地了“一试多证”技能人才评价合作新模式,考生一次考试合格,可以同时获得广东省技能人才评价证书、香港专业能力评估证书或澳门职业能力证明书等职业资格证书,这让更多大湾区不同领域的技术能手,可以在更大的平台施展能力。
据官方发布,“一试多证”工作已经开展考试的工种包括维修电工、设施管理师、美容师、美发师、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等,粤港澳三地累计组织182批次、5099人次参加“一试多证”考试,4002人获得相关技能证书。
澳门专才发展学会会长高俊辉介绍,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卓越工程师研修班已举办了四期,成为了各行各业杰出人才交流的平台。去年11月,澳门大型原创音乐剧《星辰大海·冼星海》巡演从冼星海故里南沙榄核镇启程,这既是一次红色文化之旅,也是澳门文艺原创作品“走出去”的艺术之旅。这部音乐剧的总监制、澳门音乐产业协会会长苏耀光就是卓越工程师班的学员,他也通过工程师班成功对接大湾区的资源,推动了巡演。
今年初,广东也向海内外学子发出了“百万英才汇南粤”的诚挚邀请,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之一,瞄准“2025年引进1万名大学生”目标,今年以来已举办各类招聘会56场,并且配套创新发布了“图南之智”“青出于南”等青年人才发展全周期增量政策,带动青年学子对南沙的关注热度空前。
在3月中的广东省“百万英才汇南粤”大型招聘会(简称“招聘会”)现场,南沙展厅吸引了1万多名大学生前来咨询政策,收到6000多份大学生求职简历,每天平均接收300多名大学生的免费住宿申请。
人才选择广东、选择粤港澳大湾区,一看前景、二看土壤。在杨洁看来,大湾区之所以吸引人才,正是能够赋能青年就业创业所需的各方面素质,让青年与企业进行更加精准的匹配对接。“广东省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也在招聘会上设展位,找了很多从企业出来的导师,专门为1万个学生去做职业生涯规划。”
“今年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了‘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和‘标准领航’的思路。我们正在联动三地的社团组织、企业和专家学者,率先聚焦在民生领域、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开展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标准体系的建设。”杨洁表示,该项标准建设工作已经得到了省有关部门的批函,将人才培养、评价、选拔和管理等方面,推动“湾区标准”成为粤港澳三地规则机制“软联通”的重要抓手。
让全球人才先在湾区自由“动”起来
“我们能不能先推出一个大湾区人才证,港澳地区引入的国际人才,可以很快解决内地签证问题?”
“为了人才协同,货物、资金、数据方面的大湾区自由流动,能不能再提速?”
“粤港澳三地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能不能先实现共享管理?”
在三场分别围绕“联合引育人才机制创新”“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化粤港澳科技合作”主题开展的研讨会上,三地十余名从事人才服务多年的嘉宾,结合工作中看到的人才需求、痛点提出了诸多创新的设想和思考。
“粤港澳三地是‘一国两制’、有三个司法区,所以我们联盟要做的重要工作,就是从政策层面、体制层面打破这些障碍。”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主席骆勇分享,“因为我们做人才工作好多年,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是最重要的。联盟很重要的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就是通过三地人才的交流和项目的合作,让大家多交流、多合作、多融通。这是我们会继续做的,也是非常有效的。”
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领域,南沙率先推动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的工作也赢得了多位专家的点赞。2023年,南沙发布146项境外职业资格认可清单,包含港澳台证书84项、外国证书62项,国际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人才,可以在南沙无缝对接相关职业资格认可和人才补贴政策。今年6月1日起,《广州市南沙区港澳专业机构和港澳专业人士执业实施办法》也将正式实施,港澳青年有机会在南沙从事工程建设、城市规划、医疗、动物医学、教育、旅游等专业领域的工作,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
何启明介绍,香港具有科创资源丰富、人才发展环境国际化等优势,正加强与湾区城市协同联动,引进国际化高端人才,“我们希望国际人才在香港落户之后,来到南沙发展产业。也希望更多的、不同国籍的人才来到大湾区,一起去发展大湾区大概7000多万人口的市场,以及全国14亿人口的市场”。
近年来,南沙积极促进人才跨境便利执业,建立人才往来港澳签注绿色通道,实施“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等一批出入境停居留便利措施。面向港澳,《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赋予了南沙“港人港税、澳人澳税”的优惠政策,数据、资金、科研物资跨境便利流动,在营造融通港澳、接轨国际的人才发展环境上,更具有国际吸引力。
高俊辉亦分享,澳门专才发展学会也将在国际人才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今年8月将前往东盟国家开展大湾区人才政策宣讲,并且邀请当地代表在10月来到澳门,与大湾区人才相关机构进行进一步的对接,从而加快引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