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

群众赛事活动

5月11日,从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赛事活动首个决赛项目——定向比赛的场地接连传来捷报。中午时分,伴随刘晓明夺得长距离项目第1名,加上此前江源获短距离项目第1名及许阿溶获中距离项目第4名,上海队由此位列综合成绩第一,获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定向男子团体赛金牌,也是上海在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的首金。稍晚些时候,上海队获得无线电测向女子团体赛亚军,以一金一银的成绩,圆满完成比赛。

赛后谈及这次成绩,定向运动、无线电测向上海队领队,上海市科技体育运动管理中心汽摩定无部主任林国平说:“这个成绩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也实现了赛前定下的目标。”虽然听起来有些“轻描淡写”,但这两枚沉甸甸的全运会奖牌背后,是上海队不为人知的努力与付出。



年假全部用来集训

今年是定向运动首次进入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序列,同时无线电测向运动也是时隔32年重返全运舞台,因此各支队伍对此次赛事都非常重视。林国平介绍,参赛的上海队运动员都是业余选手,平常有各自的工作,“为了能够更好地备战和参与这次比赛,队员把各自的年假全部都用了,利用原本的休息时间来参加集训,非常不容易。”

定向运动对于选手的体能、判断力和团队默契程度有着很高的要求,与其他由20多岁的年轻选手担任主力的队伍相比,上海队平均年龄超过30岁,这意味着队员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去适应比赛的强度。“从去年上半年开始,我们就为这次比赛做准备,从人员选拔、集训、后勤保障等方面,都稳步推进,应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到全运会的赛场。”林国平感慨,能获得一金一银的成绩,最重要的是选手对于项目的热爱,他透露:“过去这段时间,队员的节奏就是平常工作日下班之后,各自做体能和其他方面的准备,周末和国定假期再一起集训,应该说强度和密度还是比较大的,队员又都是有家室的人,有时候时间很紧张,但是没有人偷过懒,更没有人抱怨过,大家都想在全运会上有好的表现。”



除了队员的努力,完善的后勤保障也是上海定向队斩获佳绩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参赛选手年龄偏大的情况下,对伤病的控制和预防便成了重要的工作。这次出征全运,上海市科技体育运动管理中心特别邀请了一名专业的理疗康复师随队同行,4月底抵达赛地广东茂名后,每当训练和比赛告一段落,康复师便会成为最忙碌的人。“他为队伍扫除了后顾之忧,最大程度确保队员能够以较好的身体状态投入比赛,对队伍的稳定和成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林国平说:“在市体育局、科体中心、杨浦区体育局等单位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下,队伍的后勤保障展现出很不错的效果,这个成绩是对各方努力的回报。”



出谋划策不分你我

除了对定向始终不变的热爱,团结一心不分你我,也是上海定向队取得成功的关键。

抵达全运会赛场后,队员便投入到忙碌的训练和比赛中,而在每天的训练结束后,队员都会齐聚一堂,针对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同时为之后的比赛出谋划策。“每天的总结会和准备会都非常热烈。不管是不是自己参加的项目,只要想到什么点子,都会提出来,供其他队员参考。”林国平说:“我们的队员经验都比较丰富,也参加过不同项目的比赛,他们都很乐意在会议上分享自己之前的参赛经验,给队伍提供更多帮助。这样良好的团队氛围,让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都比以往更强了。”比赛的结果再次证明,团结,总会成为队伍的最有力的武器



以一金一银的成绩结束今年的全运会征程后,上海定向队并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接下来,主要是进一步扩大项目的群众基础,争取让更多年轻的朋友参与进来,逐步实现年轻化。”林国平说,今年还有全国定向锦标赛等其他赛事,希望能够借着这次全运会的成绩,助力上海定向运动高质量发展。

小体带来一组比赛现场的图片

和大家一起感受定向项目的魅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