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中方高层受邀前往莫斯科,可不仅仅是为了参加俄罗斯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这么简单,更是为之后多方位合作打下基础,20多份文件的签署,直接让美国都感到脊背发凉。
而且普京的重视程度和行动效率再次得到体现,文件刚刚签完,马上安排下属给中国送来紧缺的东西,这到底是什么?美国方面又会做出何种表态?
克宫长谈七小时,世界为何屏息
中方专机刚落地,克里姆林宫第二天就切换到了“马拉松模式”,从关起门来的私下磋商,到拉开架势的扩大会议,再到不那么讲究形式的茶叙和一对一深聊,这互动的密度和时长,明眼人都看得出,不一般!
据说,这次洽谈足足长达七个钟头,其中最关键那三小时闭门会,到底聊了些啥,擦出了什么样的火花,达成了什么心照不宣的默契,全世界的观察家们都竖起了耳朵,想从这里头瞧出点未来的门道。
克里姆林宫
这场碰头会,时间点也卡得巧,正好在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庆典前,双方一口气签了二十多份合作文件,你瞅瞅这清单,从全球战略稳定这种大方向,到经济合作、安全对话这种实在事儿,再到医疗卫生、电影交流这种人文交往,几乎把国家间能合作的领域都给包圆了。
中方在会上说得很明白,俄罗斯要维护自家核心利益,不管是国家安全、稳定发展,还是主权领土完整,中国都坚定支持,也明明白白地反对任何外部势力瞎掺和俄罗斯的内部事务,这话的分量,在眼下这乱局里,沉甸甸的。
俄罗斯那边也投桃报李,针对中国的核心关切拍了胸脯,重申“一个中国”原则那是雷打不动,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小动作,还支持中国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所采取的一切必要措施。这种在自家命根子问题上的相互力挺,可不是几句外交辞令那么简单。
风高浪急,谁在背后推波助澜
眼下的国际大环境,对中俄两国来说,那都是挑战重重,俄罗斯正陷在地缘政治的泥潭里,急需一个稳当的外部环境和靠谱的肩膀,中国呢,也持续被某些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在贸易、科技甚至能源安全上系统性地找麻烦。
美国在能源领域对中国采取多种限制措施,他们可能使用加征关税等贸易壁垒,或在关键国际航道制造事端,甚至有传言称美国曾考虑封锁马六甲海峡,这条全球贸易和能源的重要通道。
马六甲海峡对全球经济至关重要,承载着全球近四成的贸易量,以及东亚国家八成以上的能源进口,如果马六甲海峡出现问题,将对整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历史上,美国还尝试过“联俄制华”或挑拨中俄关系,以实现其地缘政治目标,此外,美国还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制裁和军事威慑等手段,试图压缩中国和俄罗斯的国际空间和发展。
在这种大背景下,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越走越深,显得格外扎眼,也格外关键,双方高层都把能源合作放到了一个极高的位置,什么“核心驱动力”、“火车头”、“压舱石”,这些词儿砸下来,绝不是随便说说。
瞧瞧数据,到2024年底,能源贸易已经占了中俄双边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俄罗斯甚至放出话来,带着那么点豪气:“中国需要多少天然气,俄罗斯就供多少,合同之外还能再加量。”
俄罗斯副外长鲁登科
这话音刚落,俄罗斯副总理就出来确认,2025年还要扩大对华油气供应,这蓝图,画得够清楚了吧,“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现在已经开足马力,呜呜跑着,累计输气量是个惊人的数字。
正在规划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线,还有2027年要投产的远东管道,这些项目一上来,俄罗斯往中国输送天然气的能力,还得往上猛蹿一大截,北极圈里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在复杂的国际制裁环境下,也成了双方合作成功的漂亮案例。
石油方面,俄罗斯在过去一年里,已经成了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出口量十年里翻了四倍,去年高峰期,每天运到中国的原油量,足以让市场都得掂量掂量。
对中国这么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庞大制造业体系和持续工业发展需求的国家来说,稳定且持续增长的能源供应,那是命根子,尤其在美国一度暂停对华部分能源出口的时候,俄罗斯能源的稳定输入,无疑给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加了一道保险杠,增强了抗风险的韧性。
鸡蛋不放一篮,中国自有盘算
话说回来,中俄能源合作虽然热火朝天,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把能源安全的宝全押在了一个伙伴身上,实际上,中国的能源战略,骨子里就刻着“多元化”和“自主性”这几个大字,俄罗斯确实是个重要的能源伙伴,但绝不是唯一的选择。
中国心里门儿清,在全球能源市场这个风云变幻的大赌场里,要想自家能源安全有保障,就得广交朋友,多拉几条线,构建一个多元化的供应体系,这样才能打破任何潜在的外部瓶颈,避免被人卡脖子或者单方面依赖谁。
因此中国正积极推动能源贸易人民币结算,尤其是在中东波斯湾地区,鼓励沙特阿拉伯等主要产油国接受人民币作为石油交易货币,这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美元在国际石油市场的主导地位。
中国在非洲国家,如安哥拉,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换取长期的石油开采权益,实现了互利共赢,同时,中国与遭受国际制裁的委内瑞拉保持合作,以实际行动维护能源进口渠道的稳定和多样性。
天然气方面,中国的多元化布局同样玩得溜,通过建好几条连接中亚国家的天然气管道,中亚地区已经成了中国陆上天然气进口的重要战略来源地,这不仅让中国的进口渠道更丰富,也为地区和平与共同发展出了力。
与此同时,中国在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上也取得了不小的突破,自主研发的深海钻井平台这些高精尖装备,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南海这些地方自主勘探开发能源的能力,进一步壮大了能源自主保障的底气。
结语
中俄两国关系这么稳当,可不是一时半会儿的权宜之计,背后是深厚的战略互信、长远的眼光,还有实打实的互补需求,这种高度的战略契合和经济互补,让两国关系在面对外部风风雨雨的时候,显得特别有韧劲。
双方在联合声明里说得清清楚楚,反对向第三方强加敌对态度,抵制那些诋毁两国协作的歪风邪气,这本身就是对某些国家想挑拨离间的小算盘的有力回击,因此,这次估计又该美国头疼了,也算是给即将过生日的特朗普送上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吧,你说呢?
信息来源:
新浪财经2025-05-09《中俄签署联合声明:持续巩固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
澎湃新闻2025-05-09《近4小时会谈、3项联合声明、20多份双边合作文本,中俄元首今年首次面对面会晤成果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