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2025年,交通运输部将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加快完善现代化农村交通运输体系。


2025年,我国将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充分发挥建设资金效益。2025年,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10万公里,新增通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乡镇250个,新增通硬化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1.2万个。实施农村公路危旧桥改造3000座,修复性养护工程10万公里。


此外,2025年,交通运输部还将推动农村公路数字化转型,开展农村公路“一路一档”信息化建设,推进农村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领域加大以工代赈推广力度,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和受益对象,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5万个。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农村公路处副处长陈文亮介绍,2025年,将精准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改造,推动打通乡镇等主要经济节点对外快速通道,因地制宜实施老旧公路改造以及过窄农村公路拓宽改造。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公路+”模式,加快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进一步深化交旅、交能融合发展。

2025年1至4月 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7亿元

记者5月11日从国铁集团获悉,2025年1至4月,铁路建设优质高效推进。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2000亿元,一批“十四五”规划重点铁路建设项目加快推进。


前4个月,国铁集团落实国家“两重”项目支持政策,优质高效推进铁路工程建设,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7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国铁成都局完成铁路建设投资181.9亿元,占比近10%,西部地区重点干线建设有序推进。成渝中线高铁磨盘山隧道、西安至十堰高铁西岭等多条隧道顺利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高铁进入轨道施工阶段。雄安至商丘高铁枣清特大桥完成箱梁架设,宜昌至兴山高铁高岚河特大桥顺利合龙。


国铁集团发改部投资计划处副处长陈朝介绍,下一步,将聚焦提升路网整体功能和效率,加快推进联网补网强链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陇海线郑州至兰州段、哈密东站、临河至哈密铁路额济纳至哈密段扩能改造工程等一批项目年内开工建设。

全国多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速推进

近期,全国各地扎实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多项重大水利工程取得新进展。


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核心工程和国家水网的重要结点工程。双导流洞贯通是2025年古贤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眼下,正值导流洞施工的关键期。为提高施工效率,建设者们创新采用“双向对挖+动态支护”的开挖方法,保障工程稳步推进。


中国水电十四局黄河古贤导流洞I标生产副经理谭开宏介绍,双向对挖是指工程上下游同时钻孔、装药、爆破,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动态支护是指采用自进式预应力锚杆进行支护,有效加固围岩,安全性大幅提升。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广东省历史上引水流量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建设条件最复杂、总投资最高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目前,上万名施工人员,2000多台(套)大型设备正在全力保障工程建设。


截至目前,工程全线已完成隧洞掘进80公里。其中,23条支洞已贯通16条,管线埋设施工过半,达到138公里,取水口地心泵站成功围堰填筑,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近日,国家重大水网工程——浙江镜岭水库工程大坝枢纽完成爆破。当前,大坝枢纽工程及11个输水工程标段同步施工。各项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为后续主体工程施工奠定基础。


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是引江济淮主体工程的后续工程和配套工程,也是“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的重要水源、输水通道和调蓄场所。工程正在全线加速推进,蒙城、利辛水厂取水口门已完成建基面以下主体工程施工,涡阳水厂已完成主体工程施工。


2025年以来,在“两重”政策的支持下,水利部按照《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的目标任务,推动开工一批发展急需、前期工作有基础、作用显著的灌区、水库、引调水等国家水网重大项目。

2025年一季度我国钢铁生产总体保持稳定

记者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了解到,2025年一季度,我国钢材产量超过3.5亿吨,同比增长6.1%。钢铁行业生产经营基本稳定。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粗钢产量2.59亿吨,同比增长0.6%;生铁产量2.16亿吨,同比增长0.8%;钢材产量3.59亿吨,同比增长6.1%。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示,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生产经营基本稳定,效益同比有所改善,为全年向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姜维介绍,当前,我国钢铁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期,国际竞争格局重塑的窗口期。以经济效益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推动行业运行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同时,专家表示,在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地缘政治冲突不断、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钢铁行业面临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将有所上升。

我国首次实现跨省错峰绿电交易

记者从首都电力交易中心了解到,近日,我国首次通过市场化交易实现了跨省错峰绿电交易,新疆1200万千瓦时绿电错峰送入北京。


据介绍,北京和新疆有着至少两个小时的光照时差。每天下午的17时左右,北京开始进入用电晚高峰,此时也正是新疆的光伏发电高峰期。在这个时间段,我国首次实现绿电的市场化交易,第一笔交易的电量为1200万千瓦时。在扩大绿电进京规模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新疆光照充足时段的光伏消纳。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市场交易二部处长喻乐介绍,通过市场机制发挥大电网资源统筹优化配置作用,实现新疆等西部新能源资源富集区与北京等东部负荷中心能源互补。为我国电力市场提供了新的资源配置思路,对于促进全国跨区域能源优化以及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构建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近年来,外调入京的绿电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进京的绿电达到350亿千瓦时,全市绿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29%。2025年,预计北京外调绿电规模将超过400亿千瓦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